汇刻 [huì kè]
1. 汇集刊行。清顾修撰有《汇刻书目》。亦指汇集某类文章而刊行的书。
汇刻 引证解释
⒈ 汇集刊行。 清 顾修 撰有《汇刻书目》。亦指汇集某类文章而刊行的书。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通言》则四十卷,有 天启 甲子(一六二四) 豫章 无碍居士 序,内收《京本通俗小説》七篇……因知此等汇刻,盖亦兼采故书,不尽为拟作。”
汇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观帖释义:汇刻丛帖。十卷。大观 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 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 蔡京 等稍加厘订,重新摹勒上石,标题皆 蔡京 手书。刻工精良,优于《淳化阁帖》,惜拓本流传甚少。
- 2.
李善兰释义:清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北京同文馆首任算学总教习。在数学方面,得出有关级数求和的多种恒等式;创造尖锥求积术,用以探究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最早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引进中国。主要著作汇刻成《则古昔斋算学》二十四卷。此外,和西人共译自然科学著作多种,其中《谈天》正确介绍了哥白尼学说。
- 3.
淳化阁帖释义: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 4.
潭帖释义:亦称“长沙帖”。汇刻丛帖。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今 湖南省 长沙市)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 晋 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颜真卿 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 潭州,故名。原石毁于 南宋 建炎 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 宋 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 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 5.
澄清堂帖释义:汇刻丛帖。卷数不明。仅传宋拓残本及明翻刻宋残本卷一、卷四、卷十一(宋刻)及卷二、卷五(明刻)。今人考定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刻。所存以王羲之书迹为多,亦有苏轼书迹。摹刻精良。
- 6.
盼切释义:极言盼望殷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伏望海内文坛,俯赐鸿文巨製,以彰风化,无论诗文词誄,将来汇刻成书,共垂不朽。无任盼切!”茅盾《追求》二:“‘你们后来又会看 曼青 么?’仲昭 很盼切地问。”
- 7.
齿录释义:⒈录用:未蒙齿录。⒉科举时代同登一榜的人,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册,叫做齿录。
- 8.
齿録释义:⒈收录;录用。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前后奉表,贡使相望……未审津涂寇险,竟不仰达,为天朝高远,未蒙齿録?”宋 王安石《辞赴阙状》:“辠逆餘生,尚蒙齿録,非臣陨首所能报称。”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落魄行路隅,谁肯加齿録?”⒉科举时代,汇刻同榜者姓名、年龄、籍贯、三代等的册籍。也称同年录。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试录齿录》:“科场试録齿録,其来已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月餘,孝廉偕一同榜归,云是 永平 张 姓,十八九少年也。张 以乡、谱俱同,暗中疑是其子;然邑中此姓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