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文 通文的意思
tōngwén

通文

简体通文
繁体
拼音tōng wén
注音ㄊㄨㄥ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通文的意思

通文 [tōng wén]

1. 谓知书识字。

通文 引证解释

⒈ 谓知书识字。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李将仁》:“但得良善人,通文不俗,且家道素康,不藉我活者足矣!”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不怕他通文保母,与那识字梅香。”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风筝便是风筝,诗便是诗,为何加上两箇‘也’字,你莫非学二小姐通文么?”


通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疏类释义:疏通文意。
    • 2.
      壮夫释义:⒈豪壮之士,豪杰。汉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唐 唐彦谦《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沉砺《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⒉成年人;壮健的人。唐 韩愈《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宋 苏轼《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
    • 3.
      天主国释义:指 意大利。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又有 天主国,更在 佛国 之西,其人通文理,儒雅与 中国 无别。有 琍玛竇 者,自其国来,经 佛国 而东,四年方至 广东 界。”
    • 4.
      宣究释义:⒈完备;详尽。《汉书·地理志下》:“汉 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 时 刘向 略言其地分,丞相 张禹 使属 潁川 朱赣 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於篇。”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前寄书有未宣究,今且即答来语,一一陈之。”⒉穷尽。谓深入推求。《汉书·宣帝纪》:“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於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颜师古 注:“究,尽也。”⒊泛指推求研究。清
    • 5.
      平牒释义: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地互通文牒,谓之“平牒”。
    • 6.
      志量释义:志向和抱负。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夫人 张氏,有女孩儿小字 千金,年方一十八岁,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釵 ﹞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京剧《将相和》第六场:“臣不学那 苏秦 游说三邦,好男儿有志量报国为上。”
    • 7.
      户下释义:⒈门下。指门扇下或门楣下。《左传·庄公八年》:“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 无知。”《后汉书·庞参传》:“自抱孙儿伏於户下。”⒉户主的属下,多指奴隶或门客而言。汉 王褒《僮约》:“资中 男子 王子渊,从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杨惠 买亡夫时户下髯奴 便了,决贾万五千。”《元典章·户部三·户口条画》:“诸色人户下子弟,读书深通文学者,止免本身杂役。”《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籍没人丁,凡係旗人户下者,均令旗人领买。”⒊户名之下。宋 王溥《五代会要·逃户》:“应有坐家破逃人户,其户下物业,并许别户陈告。
    • 8.
      文墨释义:指写作文章的事,泛指文化知识:文墨人。 文墨事。粗通文墨。
    • 9.
      没字碑释义:⒈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 指泰山玉皇顶庙前无字的巨碑。碑身高六米,宽一点二米,传为秦始皇时立,后人考证为汉武帝所建。⒉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
    • 10.
      界牌释义:在交界地方树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标志。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又 朝鲜 通文舘记丁卯年 咸镜道 观察使 金有源 称:‘有异样人至 庆兴府 东门外,声称为 俄罗斯 人,该国都统遣其在对岸界牌近处筑室。’”
    • 11.
      社坛释义:古代祭祀土神之坛。宋 洪迈《夷坚支志丁·郑道人》:“﹝ 鄱阳 有 郑道人,﹞不肯入道堂,日行丐於市,夜则出宿於城北县社坛内,距郭门七里,四无人居。”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俗之敝士通文曰词坛,曰吟坛,亦社坛也。”
    • 12.
      粗通释义:略微懂得一些:粗通文墨。
    • 13.
      袭气释义:谓贯通文气。
    • 14.
      译语官释义:古代从事翻译的官员。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宋 洪皓《松漠纪闻》卷上“金国 之法,夷人官 汉 地者,皆置通事,上下重轻,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三二年皆致富”自注:“﹝通事﹞即译语官也,或以有官人为之。”
    • 15.
      逾绳越契释义:指在结绳、书契之前没有文字。 绳、契指结绳、书契。后引申指不通文字。
    • 16.
      量试释义:⒈犹试验。《后汉书·献帝纪》:“帝使侍御史 侯汶 出 太仓 米豆,为飢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卹有虚,乃亲於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 刘艾 出让有司。”⒉测试性的考试。宋 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宋史·选举志三》:“﹝ 乾道 ﹞六年,臣僚上言:‘神宗 朝,始立教养,选举宗子之法。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宋史·选举志三》:“孝宗 登极……﹝宗子﹞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习经人本经义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首,试
    • 17.
      雅鍊释义:典雅洗练。 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曲阜 孔检讨,广森 子也。词翰翩翩有家法,试霜瓦诗,最为雅鍊。”清 魏源《广东乡民与英夷告示》:“本应措词雅鍊,因尔等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语浅之告諭。”
    • 18.
      驳落释义:⒈亦作“駮落”。 颜色斑驳。唐 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浅深粧駮落,高下火参差。”⒉黜退;落第。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选曹每年皆先立版,牓悬之南院。选人所通文书,皆依版样,一字有违,即被駮落。至有三十年不得官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通文(tong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文是什么意思 通文读音 怎么读 通文,拼音是tōng wén,通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