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旨 中旨的意思
zhōngzhǐ

中旨

简体中旨
繁体
拼音zhōng zhǐ
注音ㄓㄨㄥ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zhǐ,(1) 意义,目的。【组词】: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远。(2)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组词】:旨令。奉旨。(3) 美味。【组词】:旨酒。甘旨。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基本含义

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旨的意思

中旨 [zhōng zhǐ]

1. 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符合君主的意旨。

中旨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的诏谕。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罗隐 《使者》诗:“使者衔中旨,崎嶇万里行。”
清 蓝启肃 《送郭华野总制湖广》诗:“中旨纔传出 汉 宫,直教欢喜到儿童。”

⒉ 唐 宋 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学士草废立令。”
《宣和遗事》前集:“贯(童贯 )由此恃功,稍专军政,选置将吏,皆取中旨,不復关朝廷矣。”
《明史·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⒊ 符合君主的意旨。

《史记·商君列传》:“鞅 復见 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起予圣怀,发言中旨。”


国语词典

中旨 [zhōng zhǐ]

⒈ 皇帝的谕旨。

唐·罗隐〈使者〉诗:「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乃诏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献赋。」

⒉ 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宣和遗事·前集》:「贯由此恃功,稍专军政,选置将吏,皆取中旨,不复关朝廷矣。」
《明史·卷一七九·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⒈ 符合天子的意旨。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起予圣怀,发言中旨。」
《旧唐书·卷一四八·裴垍传》:「小心敬慎,甚称中旨。」


中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为故常释义:犹言习以为常。明 沈德符《野獲编·勋戚·沈禄》:“蓋承 成化 以來,濫授冗員,俱以中旨批出,遂習爲故常,不以爲怪也。”
    • 2.
      习爲故常释义:犹言习以为常。明 沉德符《野获编·勋戚·沉禄》:“盖承 成化 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 3.
      印状释义: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礼院故事,常须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旨访问,不暇徧白礼官,则白判寺一人书填印状,通进施行。”
    • 4.
      拜免释义:官职的授与和罢免。《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苏舜钦《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每外廷拜免,必閒访之,公悉心谋论,輒中旨。”
    • 5.
      斜封释义:谓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景龙 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斜封》:“唐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清 黄宗羲《谥文靖朱公墓志铭》:“倘有故违僉论,出自斜封墨勅者,方为中旨。”
    • 6.
      末臣释义:地位低贱之臣。 多用作自谦之词。汉 蔡邕《胡公碑》:“唯我末臣,顽蔽无闻,仰慕羣贤,恶乎不及。”《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 彪 将帅诸侯以讨焉”晋 杜预 注:“曾臣,犹末臣。”《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序》:“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献赋。”吕延济 注:“末臣,延之 自谦也。”
    • 7.
      观优释义:观看杂戏。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 之圉人为优。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优,至於 鱼里。”《宋史·范纯礼传》:“中旨鞫 享泽村 民谋逆,纯礼 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於首曰:‘与 刘先主 如何?’遂为匠擒。”
    • 8.
      赐杖释义:⒈古代帝王对有功年老的大臣赐予手杖,以为荣宠。又对高年赐予王杖,为养老之礼。始行于 汉,后世不废。清 查慎行《山野老人远来祝万寿者以千计目睹盛事纪之以诗》:“赐酺还赐杖,好向后生夸。”《清史稿·沉德潜传》:“復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歷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⒉皇帝或尊长对臣下施以杖刑。元 虞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间车驾时巡,既度 居庸,皇太后宫幄在 龙虎臺,猝遣使召公宫门下,以中旨切责之,赐杖,公创甚,舆归京师。”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伶官干政》:“伶人恣横,至操文学词臣进退之

中旨(zho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中旨是什么意思 中旨读音 怎么读 中旨,拼音是zhōng zhǐ,中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