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馈遗 馈遗的意思
kuì

馈遗

简体馈遗
繁体饋遺
拼音kuì yí
注音ㄎㄨㄟˋ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uì,(1) 进献,进食于人。【例句】:“凡王之馈,食用六谷”。(2) 泛指赠送。【组词】:馈赠。馈遗(wèi )。馈送。馈献。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基本含义

指献上财物或珍宝,以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馈遗的意思

馈遗 [kuì yí]

1. 馈赠。

[present a gift; make a present of;]

馈遗 引证解释

⒈ 馈赠。

《史记·孝武本纪》:“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餘金钱帛衣食。”
《南史·萧洽传》:“洽 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飢寒。”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

⒉ 餽遺:赠与。餽,通“馈”。

《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 及夫人因厚餽遗 子楚,而请 吕不韦 傅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举朝文武阉寺,皆有餽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向慕之,每以餽遗阶进。”


国语词典

馈遗 [kuì yí]

⒈ 赠与财物。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

馈赠 赠送


馈遗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顺境释义:顺利的境遇:他中年以后,渐入顺境。

馈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赃释义:官吏所受的馈赠、贿赂。《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胡三省 注:“枉法,谓受賕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 2.
      亲厚释义:⒈关系亲密,感情深厚。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讎者所快。”宋 叶适《与黄岩林元秀书》:“与二君亲厚,非復他人之比,每愿相聚数日,讲学其所当言。而事役参差,竟不一遂,将如之何。”⒉指关系亲密,感情深厚者。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杂以海错山珍,家餚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⒊亲爱厚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 本尝与 义 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 谓左右曰:‘
    • 3.
      南口释义:⒈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旧唐书·宪宗纪》:“比闻 岭南 五管 并 福建、黔中 等道,多以南口餉遗,及於诸处博易,骨肉离析,良贱难分。此后严加禁止。”《新唐书·房启传》:“启 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 启 虔州 长史,死。始詔 五管、福建、黔中道 不得以口馈遗、博易。”⒉地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西。地当 居庸关 南要隘,因此得名。后魏 叫 下口,北齐 叫 夏口,元 时始称 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 铁木真 令 札八儿 轻骑入 南口,破 金 人,即此地。
    • 4.
      輷鞫殷殷释义:形容车声、雷鸣等巨大的声音。 《史记·苏秦列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絶,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 陆陇其 ﹞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二年詿误去。去之日,留者輷輷殷殷遮道而哭,海内争欲望见其颜色。”清 薛福成《送日本某居士东归序》:“邇来西洋贾客,车尘杂沓,輷輷殷殷,日夜行不休。”
    • 5.
      馈诒释义:馈赠。《左传·文公十六年》:“宋 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詒也,时加羞珍异。”孔颖达 疏:“民年七十以上,无有不馈遗以饮食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尤袁相似》:“而年登大耋,不丐贷求索;而馈詒者,四方不絶。”

馈遗(ku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馈遗是什么意思 馈遗读音 怎么读 馈遗,拼音是kuì yí,馈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馈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