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甑 [fǔ zèng]
1. 釜和甑。皆古炊煮器名。
釜甑 引证解释
⒈ 釜和甑。皆古炊煮器名。
引《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朱熹 集注:“釜,所以煮;甑,所以炊。”
《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室中掷石如盆,门窗釜甑,无復全者。”
釜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儥买释义:⒈买卖;交易。 《周礼·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徵儥”唐 贾公彦 疏:“儥买之物贾定,则召买者来。”⒉出卖,出售。清 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饥乏。草根木皮,掘剥几尽;釜甑器皿,儥买无存。”
- 2.
沈舟破釜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沈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明 朱鼎《玉镜台记·燃犀》:“齧雪餐風,沈舟破釜,敢辭金革苦。”明 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夾道遮留,奮不顧身,沈舟破釜,與虜轉戰兩旬,終於援絶勢孤,遂至潰敗。”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沈镇东封尚义伯非保定》:“﹝ 沈鎮東 ﹞欲令諸帥畢西渡,沈舟破釜。”参见“破釜沈舟”。
- 3.
破釜沈舟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
- 4.
破釜沉释义:“破釜沉舟”一词出自于巨鹿之战中,项羽对战秦军,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少打多并战胜敌人。
- 5.
负戴释义:⒈以背负物,以头顶物。亦谓劳作。⒉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其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贪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后因以“负戴”指夫妻一起安贫乐道,不慕富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