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军国 军国的意思
jūnguó

军国

简体军国
繁体軍國
拼音jūn guó
注音ㄐㄨㄣ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军事和国家,指与军事有关的国家事务。

军国的意思

军国 [jūn guó]

1. 统军治国。

3. 军人控制的国家。

军国 引证解释

⒈ 统军治国。

《黄石公三略·上略》:“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后汉书·荀彧传》:“操 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 彧 筹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五大臣》:“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

⒉ 军人控制的国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中国 的黄金少年企图变军阀为军国,这是枉然的。

中国 的劳动群众不但反对军阀,并且反对军国。”


国语词典

军国 [jūn guó]

⒈ 军务及国政。

《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筹划军国,嘉谋屡中。」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威在河中讨三叛时分,得朝廷诏书,见其处分军国之事,皆合机宜。」

⒉ 以军事统治的独裁国家。


军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2.
      三狱释义:⒈三宗刑狱案件。《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倖,刑淫三狱。”李贤 注:“三狱谓 李固、杜乔;李云、杜众;成瑨、刘质 也。”按,此六人皆以直谏或遭谮下狱死或弃市。⒉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3.
      三益释义:⒈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⒉借指良友。⒊指梅、竹、石。
    • 4.
      不登释义:⒈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宋 苏轼《许州西湖》诗:“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⒉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⒊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⒋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故称 宋,且不登叛人也。”杜
    • 5.
      不起释义:⒈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明 何景明《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⒉指不出动。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⒊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⒋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 6.
      五花判事释义: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 7.
      交便释义:谓各方都便利。《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臣议今岁沿边州郡,验其户数,俾折钞就沿边和糴,庶几交便。”魏源《筹海篇》三:“诚能大小增修,詎非军国交便?”
    • 8.
      令式释义:章程;程式。 《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唐 陆贽《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岭南、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留寧 等欣然解之。”
    • 9.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10.
      休外释义:⒈谓官员休假在家。《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重 伯玉 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权动朝右。每暂休外,轩盖填门。”参见“ 休沐 ”。⒉犹言见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满捧金巵,夫人道箇无休外。” 凌景埏 校注:“无休外,不要见外的意思。”
    • 11.
      伟美释义:⒈魁梧英俊。《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祖 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 彧 筹焉”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魏略》:“彧 为人伟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 穿浅色西装,伟美潇洒,显得很年轻。”⒉雄奇壮美。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 12.
      俸给释义:俸禄;薪金。《宋史·赵禼传》:“朝廷欲官其任事之酋,鐫岁赐以为俸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内臣 王守忠 请节度使俸给,諫官 韩絳 力言不可。”《明史·食货志六》:“﹝ 洪武 ﹞二十八年,詔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叶圣陶《校长》:“现在 叔雅 家里颇优裕,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
    • 13.
      典式释义:⒈典范,法式。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孝文皇帝 始封外祖,因为典式,行之至今。”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宣宗皇帝 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⒉典礼,仪式。《后汉书·应劭传》:“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 劭 所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军国社稷之典式,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
    • 14.
      内太师释义:五代 时 南汉 宦官 龚澄枢 掌军国要务,因加“内太师”衔。
    • 15.
      内枢释义:⒈内枢密的省称。 为军国重任。⒉中书省的别称。
    • 16.
      内藏库释义:宋 初宫内贮藏金帛之库。宋 高承《事物纪原·京邑馆阁·内藏库》:“《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 三年十月,宣置在 银臺门 外。又曰:景德 四年十月,陈彭年 撰《内藏库记》。真宗 曰:太祖 以来,有 景福内库,太宗 改名 内藏库,所贮金帛,备军国之用,非自奉也。”
    • 17.
      军国民主义释义:见“军国主义”。
    • 18.
      军国释义:⒈统军治国。《黄石公三略·上略》:“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后汉书·荀彧传》:“操 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 彧 筹焉。”清 昭槤《啸亭杂录·五大臣》:“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⒉军人控制的国家。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中国 的黄金少年企图变军阀为军国,这是枉然的。中国 的劳动群众不但反对军阀,并且反对军国。”
    • 19.
      冲騃释义:年幼无知。《新唐书·宦官传·田令孜》:“帝冲騃,喜鬭鹅走马。”《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衍》:“衍 既冲騃,军国之政,咸委於人。”
    • 20.
      几务释义: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军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2.
      三狱释义:⒈三宗刑狱案件。《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倖,刑淫三狱。”李贤 注:“三狱谓 李固、杜乔;李云、杜众;成瑨、刘质 也。”按,此六人皆以直谏或遭谮下狱死或弃市。⒉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3.
      三益释义:⒈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⒉借指良友。⒊指梅、竹、石。
    • 4.
      不登释义:⒈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宋 苏轼《许州西湖》诗:“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⒉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⒊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⒋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故称 宋,且不登叛人也。”杜
    • 5.
      不起释义:⒈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明 何景明《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⒉指不出动。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⒊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⒋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 6.
      五花判事释义: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 7.
      交便释义:谓各方都便利。《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臣议今岁沿边州郡,验其户数,俾折钞就沿边和糴,庶几交便。”魏源《筹海篇》三:“诚能大小增修,詎非军国交便?”
    • 8.
      令式释义:章程;程式。 《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唐 陆贽《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岭南、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留寧 等欣然解之。”
    • 9.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10.
      休外释义:⒈谓官员休假在家。《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重 伯玉 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权动朝右。每暂休外,轩盖填门。”参见“ 休沐 ”。⒉犹言见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满捧金巵,夫人道箇无休外。” 凌景埏 校注:“无休外,不要见外的意思。”
    • 11.
      伟美释义:⒈魁梧英俊。《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祖 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 彧 筹焉”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魏略》:“彧 为人伟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 穿浅色西装,伟美潇洒,显得很年轻。”⒉雄奇壮美。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 12.
      俸给释义:俸禄;薪金。《宋史·赵禼传》:“朝廷欲官其任事之酋,鐫岁赐以为俸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内臣 王守忠 请节度使俸给,諫官 韩絳 力言不可。”《明史·食货志六》:“﹝ 洪武 ﹞二十八年,詔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叶圣陶《校长》:“现在 叔雅 家里颇优裕,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
    • 13.
      典式释义:⒈典范,法式。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孝文皇帝 始封外祖,因为典式,行之至今。”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宣宗皇帝 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⒉典礼,仪式。《后汉书·应劭传》:“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 劭 所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军国社稷之典式,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
    • 14.
      内太师释义:五代 时 南汉 宦官 龚澄枢 掌军国要务,因加“内太师”衔。
    • 15.
      内枢释义:⒈内枢密的省称。 为军国重任。⒉中书省的别称。
    • 16.
      内藏库释义:宋 初宫内贮藏金帛之库。宋 高承《事物纪原·京邑馆阁·内藏库》:“《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 三年十月,宣置在 银臺门 外。又曰:景德 四年十月,陈彭年 撰《内藏库记》。真宗 曰:太祖 以来,有 景福内库,太宗 改名 内藏库,所贮金帛,备军国之用,非自奉也。”
    • 17.
      军国民主义释义:见“军国主义”。
    • 18.
      军国释义:⒈统军治国。《黄石公三略·上略》:“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后汉书·荀彧传》:“操 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 彧 筹焉。”清 昭槤《啸亭杂录·五大臣》:“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⒉军人控制的国家。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中国 的黄金少年企图变军阀为军国,这是枉然的。中国 的劳动群众不但反对军阀,并且反对军国。”
    • 19.
      冲騃释义:年幼无知。《新唐书·宦官传·田令孜》:“帝冲騃,喜鬭鹅走马。”《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衍》:“衍 既冲騃,军国之政,咸委於人。”
    • 20.
      几务释义: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军国造句

1.日本人民应牢记军国主义给日本民族带来的苦难,前车可鉴,要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2.日本军国主义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了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3.日本军国主义否认侵华历史,妄图东山再起。

4.二战结束快半个世纪了,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还在兴风作浪。

5.风云突变,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6.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永远记取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永远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8.战结束快半个世纪了,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还在兴风作浪。

9.军国主义造成穷兵黩武。

军国(jun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军国是什么意思 军国读音 怎么读 军国,拼音是jūn guó,军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军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