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诗征 诗征的意思
shīzhēng

诗征

简体诗征
繁体詩徵
拼音shī zhēng
注音ㄕ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基本含义

指能够通过诗词来表达思想、情感等的征兆或象征。

诗征的意思

诗征 [shī zhēng]

1. 总集性质的诗歌选本。如清曾燠编有《江西诗征》;清朱绪曾编有《金陵诗征》;清袁景辂编有《国朝松陵诗征》。

诗征 引证解释

⒈ 总集性质的诗歌选本。如 清 曾燠 编有《江西诗徵》; 清 朱绪曾 编有《金陵诗徵》; 清 袁景辂 编有《国朝松陵诗徵》。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异同之辨。”


诗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成周释义:⒈古地名。即 西周 的 东都 洛邑。故址据传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郊。《书·洛诰》:“召公 既相宅,周公 往营 成周。”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阳 者,周公 营下都以迁 殷 顽民,是为 成周。”⒉借指 周公 辅 成王 的兴盛时代。汉 扬雄《解嘲》:“有建 娄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则繆矣。”唐 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一顾 成周 力有餘,白云闲钓五溪鱼。”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夫《关雎》始《风》,《清庙》始《颂》,《鹿鸣》始《小雅》,《文王》始《大雅》,拨乱返正,而多士翕化,思进进善,而
    • 2.
      欧墨释义:即 欧 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欲采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马和《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欧 墨 新潮尽向东。”参见“欧美”。
    • 3.
      物类释义:⒈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⒉物的同类,同类。汉 东方朔《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清 黄景仁《啼乌仁》:“明知无益
    • 4.
      詄荡释义:⒈见“詄荡荡”。 ⒉横逸豪放。清 袁昶《赠龚生记异》诗:“詄荡名家子,胡为穷海边。”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高子 诗才詄荡,常对酒当歌,咳唾成珠玉。”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郊祀》、《房中》之乐,有三言、七言者,其辞閎丽詄荡,不本《雅》《颂》。”

诗征(shi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诗征是什么意思 诗征读音 怎么读 诗征,拼音是shī zhēng,诗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诗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