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所 [de suǒ]
1. 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3. 适当;适宜。
得所 引证解释
⒈ 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
引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⒉ 适当;适宜。
引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国语词典
得所 [de suǒ]
⒈ 各得适当的处置。
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得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亲释义:⒈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⒉亲属;亲戚。《
- 2.
仿生建筑释义:模仿某些生物的结构和形态而获得所期望的优良性能的建筑。 如模仿蜂巢结构的墙壁,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模仿蛋壳结构的屋顶,虽仅几厘米厚,却能承受风吹雨打和积雪的压力。
- 3.
假贷释义:⒈亦作“假貣”。借贷。《晏子春秋·问下二三》:“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宋 苏辙《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夺豪民假贷之利。”清 钮琇《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亭林先生 ……善於治财,故一生羈旅,曾无困乏。东海 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⒉宽宥。《后汉书·安帝纪》:“方今盛夏,且復假贷,
- 4.
华亭鹤释义:同“华亭鹤唳”。 唐 白居易《苏州故吏》诗:“江 南故吏别来久,今日池边识我无?不独使君头似雪,华亭 鹤死白莲枯。”《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人生在世间,贵乎得所图,问渠 华亭 鹤,何似 松江 鱸?”苏玄瑛《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诗:“君为塞上鸿,我是 华亭 鹤。遥念旷处士,对花弄春爵。”参见“华亭鹤唳”。
- 5.
合食释义:⒈犹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书·礼乐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宋 曾巩《为人后议》:“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别以礼义之类。”参见“合祭”。⒉同炊。谓不分家。汉 焦赣《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明 宋濂《郑都事墓志铭》:“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为义门,迄今已歷十世。”⒊同时受享几处食邑。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冀 合食四县,赏赐皆如 霍光。”
- 6.
啓瀹释义:启发开导。 刘师培《<文说>序》:“幽居多暇,撰《文説》一书,篇章分析,隐法《雕龙》,庶修词之士,得所取资,非曰竞胜前贤,特以启瀹后学耳。”
- 7.
处理释义:⒈安排(事物);解决(问题):处理日常事务。⒉处治;惩办:依法处理。处理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⒊指减价或变价出售:处理品。这些积压商品全部削价处理。⒋用特定的方法对工件或产品进行加工,使工件或产品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热处理。
- 8.
外警释义:谓外敌攻袭的警讯。《宋书·孝武帝纪》:“自今刺史守宰,动民兴军,皆须手詔施行。惟边隅外警,及姦衅内发,变起仓卒者,不从此例。”严复《原强续篇》:“又窃尝谓百十年来 中国 之至不幸,其兵所相与磨礱者,皆内地乌合之土匪,即遇外警,皆不外西洋之偏师,扣关搪呼,求得所愿而遂止。”
- 9.
奉贡释义:⒈纳贡。《后汉书·东夷传·夫馀》:“二十五年,夫餘王 遣使奉贡,光武 厚荅报之。”明 宋濂《皇太子与高丽王书》:“王处海东,称藩奉贡於朝廷者五年。”⒉犹奉献。《后汉书·吕布传》:“成(侯成)分酒肉,先入诣 布 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
- 10.
存量房释义: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相对于增量房而言。
- 11.
平殄释义:平定殄灭。 南朝 陈 徐陵《移齐文》:“获去月二十日移,承 羯 寇平殄,同怀庆悦,眷言邻睦,深副情佇。”《隋书·音乐志中》:“汉《上邪》改名《平瀚海》,言 蠕蠕 尽部落入寇 武州 之塞,而 文宣 命将出征,平殄北荒,灭其国也。”宋 岳飞《奏乞出师札子》:“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殫,纵今年未终平殄,来岁必得所欲。”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李如松 以平殄在邇,不欲他兵分其功。”
- 12.
得所释义:⒈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 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明李贽《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⒉适当;适宜。
- 13.
得职释义:⒈谓获得官职。汉 焦赣《易林·需之未济》:“申理我谗,得职蒙恩。”⒉犹得所。《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 年二十,有气力,忿 刘氏 不得职。”《汉书·赵广汉传》:“广汉 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彊,小民得职。”颜师古 注:“得职,各得其常所也。”
- 14.
徵贱释义:⒈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⒉预示物价将低落。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15.
徵贵释义:⒈谓寻找可卖高价处出售。《史记·货殖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司马贞 索隐:“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⒉预示物价将高涨。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申屠蟠》:“物贵极徵贱,贱极徵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復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
- 16.
挈持释义:扶持。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宋 苏辙《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民之所欲而莫为之劝,盻盻相视不能以自致,非得贤长吏以时挈持而振理之,使之其得所愿以相生养,则民至老死不见风俗之备。”《明史·蔡子英传》:“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清 梅曾亮《戴公墓碑》:“挈持纲维,含宏羣生。”
- 17.
旅琐释义:旅居困顿。语出《易·旅》:“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王弼 注:“寄旅不得所安,而为斯贱之役,所取致灾,志穷且困。”宋 张方平《送客游兖海》诗:“访旧自堪宽旅琐,贤侯况似 蜀 文翁。”《宋史·度宗纪》:“以文武官在选困於部吏,隆寒旅琐可閔,詔吏部长贰、郎官日趣銓注,小有未备,特与放行。”清 顾炎武《答王茂衍》:“乃荷千里赐书,勤勤恳恳,且为之谋其旅琐而助其躋陵,所谓情同金石,义薄云天,非时流之可企矣。”
- 18.
春荣释义:⒈春天的花朵。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曄若春荣,瀏若清风。”南朝 齐 孔稚珪《游太平山》诗:“阴涧落春荣,寒巖留夏雪。”宋 林逋《山中冬日》诗:“废圃春荣动,回塘雾气昏。”⒉喻少年时期。《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⒊春季茂盛。南朝 陈 沉炯《为百官劝进陈武帝表》:“臣闻春荣秋落,四时所以迭成;金行水流,五德所以互序。”明 方孝孺《龟岩隐居记》:“朝敛夕舒、春荣秋顇者,云霞草木也。”
- 19.
暇刻释义:空闲的时间。明 李贽《<豫约>小引》:“且汝等今日亦自不暇:终年修理佛殿,塑像请经……一动一息,恐不得所,固忙忙然无有暇刻矣!”
- 20.
栖流所释义:清 代收留难民、流民的专门机构。《清会典事例·都察院·栖流所》:“顺治 十年覆准,每城建造栖流所,交五城管理,俾穷民得所……如遇无依流民,及街衢病卧者,令总甲扶入所内,报明该司。”《清史稿·食货志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递回原籍安插,其餘归入栖流等所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