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真 [luàn zhēn]
1. 仿造得很像,使人难辨真伪。
例以假乱真。
英[pass fakes for genuine;]
乱真 引证解释
⒈ 混淆真相;以假充真。
引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色厉而内荏,乱真者也;文表而柔里,乱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皆有名无实,使世间不信天下有仙,皆坐此辈,以伪乱真也。”
《明史·张位传》:“徒使野史流传,用伪乱真。”
⒉ 谓模仿逼真,使人真假难辨。
引《法书要录》卷四引 唐 张怀瓘 《二王等书录》:“近有 释智永 临写草帖,几欲乱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甘文台炉》:“苏州 甘 回子 文臺,其拨蜡范沙,深心有法,而烧铜色等分两,与 宣 铜款緻分毫无二,俱可乱真。”
秦牧 《艺海拾贝·细节》:“人们从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缝中发现了可以乱真的赝品。”
国语词典
乱真 [luàn zhēn]
⒈ 逼真,使人真假难辨。
引《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米芾传》:「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宋·黄庭坚〈谢王烟之惠茶〉诗:「于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
乱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真释义: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伪(多指古玩、书画):以假乱真。复制精细,几可乱真。
- 2.
众议成林释义: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 3.
唱沙作米释义: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 4.
弃僞从真释义: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太平天囯 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於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 5.
影戤释义:谓假冒别家牌号、商标,以伪乱真,从中谋利。清 史致谔《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禀左宗棠》:“各货釐税,自以丝茶为大宗,然洋人之影戤尤甚。”茅盾《孩子们要求新鲜》:“营业竞争的结果,理应是出品的改良,然而我们往往只看见影戤,只看见粗制滥造。”
- 6.
楮叶释义:《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宋 米芾《砚史·用品》:“楮叶虽工,而无补於 宋 人之用。”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序》:“寧为铅刀,毋为楮叶。”
- 7.
眩真释义:⒈迷惑真性。⒉以假乱真。
- 8.
碔砆混玉释义:比喻以假乱真,似是实非。
- 9.
莫辨楮叶释义: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 10.
虚虚实实释义:假假真真,以假乱真。 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11.
衆议成林释义:谓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 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 12.
誷冒释义:弄虚作假,以假乱真。
- 13.
贋品释义:伪造的东西。 多指书画文物。清 蔡云《癖谈》卷二:“而究以年代荒远,人反疑为贋品,斯仍归於不幸也。”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至于拓片两包,是都收到的,‘君车’画象确系赝品,似用砖翻刻,连 簠斋 印也是假的。”秦牧《艺海拾贝·细节》:“在艺术史上有过许多这类的逸话:人们从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缝中发现了可以乱真的赝品。”
- 14.
迷真释义:⒈犹乱真。⒉迷失真性。
- 15.
鱼目乱珠释义:以鱼眼为珍珠。比喻以假乱真。同";鱼目混珠";
- 16.
鱼目混珍释义:比喻以假乱真。
- 17.
鱼目间珠释义:比喻以假乱真。
- 18.
鼃音闰位释义:《汉书·王莽传论》:“紫色鼃声,餘分闰位。”后以“鼃音闰位”或“鼃音闰位”谓以伪乱真。
乱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真释义: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伪(多指古玩、书画):以假乱真。复制精细,几可乱真。
- 2.
众议成林释义: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 3.
唱沙作米释义: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 4.
弃僞从真释义: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太平天囯 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於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 5.
影戤释义:谓假冒别家牌号、商标,以伪乱真,从中谋利。清 史致谔《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禀左宗棠》:“各货釐税,自以丝茶为大宗,然洋人之影戤尤甚。”茅盾《孩子们要求新鲜》:“营业竞争的结果,理应是出品的改良,然而我们往往只看见影戤,只看见粗制滥造。”
- 6.
楮叶释义:《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宋 米芾《砚史·用品》:“楮叶虽工,而无补於 宋 人之用。”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序》:“寧为铅刀,毋为楮叶。”
- 7.
眩真释义:⒈迷惑真性。⒉以假乱真。
- 8.
碔砆混玉释义:比喻以假乱真,似是实非。
- 9.
莫辨楮叶释义: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 10.
虚虚实实释义:假假真真,以假乱真。 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11.
衆议成林释义:谓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 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 12.
誷冒释义:弄虚作假,以假乱真。
- 13.
贋品释义:伪造的东西。 多指书画文物。清 蔡云《癖谈》卷二:“而究以年代荒远,人反疑为贋品,斯仍归於不幸也。”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至于拓片两包,是都收到的,‘君车’画象确系赝品,似用砖翻刻,连 簠斋 印也是假的。”秦牧《艺海拾贝·细节》:“在艺术史上有过许多这类的逸话:人们从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缝中发现了可以乱真的赝品。”
- 14.
迷真释义:⒈犹乱真。⒉迷失真性。
- 15.
鱼目乱珠释义:以鱼眼为珍珠。比喻以假乱真。同";鱼目混珠";
- 16.
鱼目混珍释义:比喻以假乱真。
- 17.
鱼目间珠释义:比喻以假乱真。
- 18.
鼃音闰位释义:《汉书·王莽传论》:“紫色鼃声,餘分闰位。”后以“鼃音闰位”或“鼃音闰位”谓以伪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