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炭 [chái tàn]
1. 木炭。
柴炭 引证解释
⒈ 木炭。
引《隋书·后妃传序》:“司饎,掌廪餼柴炭。”
《宋史·食货志下八》:“二年,詔在京诸门,凡民衣屨、穀菽、鷄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类,并蠲其税。”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 就牀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女子便走到当院里,顺着那声音听去……竟是在堆柴炭的那一间房里。”
柴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山厂释义:明 代官府设置的采伐和贮存柴炭的机构。 《明史·食货志六》:“﹝ 永乐 ﹞四年置 易州 山厂,命工部侍郎督之,僉 北直、山东、山西 民夫转运。”
- 2.
席荐释义:⒈席子和草荐。亦泛指铺垫物。《仪礼·士昏礼》:“妇席荐饌於房。”贾公彦 疏:“但醴妇时,唯席与荐,无俎。”《宋史·职官志五》:“内柴炭库,掌诸薪火,以给宫娥及宿卫班直军士薪炭席荐之物。”元 李五《虎头牌》第二折:“到如今枕着一块半头砖,土炕上、土炕上弯着片破席荐,畅好是恓惶也波天!”⒉草席。《韩非子·存韩》:“韩 事 秦 三十餘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蓆荐。”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天色已晚,这些时再无去处,借一领蓆荐儿来,外间里宿到天明,我便去也。”
- 3.
感感释义:感激。宋 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书》之三:“小儿往循已数日矣,贱累闰月初可到此,新居旦夕毕工,承问及,感感不已。”元 柯丹丘《荆钗记·团圆》:“外者多蒙赐柴炭,感感在心。正要到府拜谢,不想年兄相招,所以不果。”
- 4.
柴市释义:⒈木柴交易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⒉南宋 民族英雄 文天祥 就义处。其地当即今 北京市 宣武门 外 菜市口,菜市 为 柴市 音转;一说为 菜市口 以西的旧 柴炭市。清 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归天在 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参阅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庙记》。
- 5.
柴炭释义:木炭。 《隋书·后妃传序》:“司饎,掌廪餼柴炭。”《宋史·食货志下八》:“二年,詔在京诸门,凡民衣屨、穀菽、鷄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类,并蠲其税。”《水浒传》第十回:“林冲 就牀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女子便走到当院里,顺着那声音听去……竟是在堆柴炭的那一间房里。”
- 6.
滩船释义:⒈古时在今 江 浙 一带用于内河中装载货物的敞篷船。宋 吴自牧《梦粱录·河舟》:“又有大滩船,係 湖州 市搬载诸铺米及 跨浦桥 柴炭、下塘 甎瓦灰泥等物及运盐袋船隻。”⒉喻女子大足。清 洪昇《长生殿·窥浴》:“柳腰松段十围,莲瓣滩船半隻。”
- 7.
炭薪释义:柴炭。《新唐书·地理志一》:“大历 元年,尹 黎干 自 南山 开漕渠,抵 景风、延喜门 入苑,以漕炭薪。”
- 8.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