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论宗释义:中国 佛教宗派。 崇尚 印度 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
- 2.
三阶释义:佛教宗派名。
- 3.
五宗释义:⒈古代宗法,继承始祖的后人为大宗;继承高祖、曾祖、祖、父的后人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为“五宗”。参阅汉班固《白虎通·宗族》。⒉犹言五世。谓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⒊同母者为一宗。五宗,谓一父五母所生之子女。⒋佛教宗派名。禅宗慧能一系的南宗所分化的五个宗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⒌指五岳。
- 4.
八宗释义:⒈佛教用语。 指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个在中国弘传的佛教宗派。⒉在日本弘传的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八个宗派。
- 5.
华严宗释义: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依《华严经》创立宗派而得名。
- 6.
南顿释义:⒈古国名、县名。 春秋时 顿国 为 陈国 所迫,南迁,故号 南顿。西汉 置县,因以为名。明 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城 顿 而还”杨伯峻 注:“顿,国名,姬 姓,即今 河南省 项城县 稍西之 南顿 故城。”参阅《汉书·地理志上》。⒉佛教语。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宗派源流·禅宗》:“﹝ 弘忍 ﹞弟子中的佼佼者有 神秀、慧能、慧安、道明、智铣 等,就中 慧能、神秀 为最著,开创‘南顿’、‘北渐’二派。”参见“南北宗”、“南顿北渐”。
- 7.
四论宗释义:佛教宗派名。 指崇奉“四论”的一派。参见“四论”、“三论宗”。
- 8.
律宗释义: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唐代道宣所创,以注重戒律著称。
- 9.
心宗释义:佛教宗派名。 即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标的,故称。
- 10.
有相宗释义:佛教宗派之一。认为万法之相,唯识所变,故称。如法相宗。
- 11.
法界宗释义:佛教宗派名。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为其主要教理。此宗是 唐 贤首(法藏)大师开创,其所依据经典为《华严经》,所以又称为贤首宗或华严宗。
- 12.
祖庭释义:⒈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 ”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唐 李端《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唐 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属纊之夕,不得闻启手之言;祖庭之时,不得在执紼之列。”⒉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走进三藏禪林,头一进是极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随笔》1979年第2集:“唐 朝 惠能 和尚继承五祖衣钵,从 湖北省 黄梅 东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禅宗正统
- 13.
神要释义:谓佛教宗旨。
- 14.
禅祖释义:佛教宗派始祖或传人的尊称。
- 15.
诏求释义: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詔求教宗,则冠其位。”宋 刘攽《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选,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当遴柬。”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蚀,詔求中外直言。”
- 16.
阿訇释义:波斯语音译词。 也译作阿衡、阿洪。意为教师。在中国是对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訇(h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