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家塾 家塾的意思
jiāshú

家塾

简体家塾
繁体
拼音jiā shú
注音ㄐ一ㄚ ㄕ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shú,(1)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组词】:塾师。家塾。私塾。(2)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基本含义

家庭教育

家塾的意思

家塾 [jiā shú]

1. 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

[family school;]

家塾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周 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宋 陆游 《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
郭沫若 《叶罗提之墓》:“叶罗提 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


国语词典

家塾 [jiā shú]

⒈ 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闾,于闾巷设塾,作为教授子弟之所。

语本《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⒉ 在家中延师教授子弟的场所。

《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


家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丱角释义:⒈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唐 孟郊《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唐 康骈《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清 赵翼《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茅盾《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⒉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唐 方干《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宋 王安石《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
    • 2.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3.
      书塾本释义:书塾,即家塾。
    • 4.
      书院本释义:书院刻印的书。如 宋 代象山书院所刻 袁燮《絜斋家塾书钞》、清 代南菁书院所刻《皇清经解续编》等。
    • 5.
      倍读释义:背诵。 倍,通“背”。元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徧,倍读百徧,又通倍读二三十徧。”
    • 6.
      党庠释义:指古代乡学。语出《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唐 刘禹锡《绝编生墓表》:“死则必葬我於党庠之侧,尚其有知,且闻吾书。”陈炽《<盛世危言>序》:“故 三代 以上之为治也,家塾、党庠、学校遍天下,惟恐其民之不智而 始皇 愚之。”
    • 7.
      家塾刻本释义: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 8.
      家塾本释义:见“家塾刻本”。
    • 9.
      家学释义:⒈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学问:家学渊源。⒉家塾。
    • 10.
      玉仙释义:⒈仙女,美女。 唐 杜牧《瑶瑟》诗:“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 湘水 彻明寒。”唐 刘兼《春夜》诗:“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闋。”⒉道观名,即 玉仙观。故址在今 开封市。宋 苏轼《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 洪福 花如海。”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吕希哲《家塾记》:玉仙观,在京城 宣化门 外。”⒊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树名騫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⒋花名。元好问《台
    • 11.
      西宾释义:⒈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唐 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诗:“若道 柳 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登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掣那把刀在手里,便要取那假西宾的性命。”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但婆媳吵架,与西宾又何干呢?”⒉复姓。传说 黄帝 之母为 西宾氏。见《云笈七籤》卷一百。
    • 12.
      踞觚释义:谓倚着灶角。 语本《南华逸编》:“仲尼 读《春秋》,老聃 踞灶觚而听。”柴萼《梵天庐丛录·袁昶》:“少寇 吴公 昔尝与予踞觚语此,引为深忧。”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三味书屋》:“李越缦 有一篇《城西老屋赋》,写家塾情状的有一段很好,其词曰:‘予之童騃,踞觚而读。’”
    • 13.
      门塾释义:⒈指闾门两侧之堂,为乡里教化之所。 ⒉家塾。旧时家庭延师授课的地方。
    • 14.
      门客释义:⒈门下客;食客。⒉宋代称家塾教师为门客。
    • 15.
      门馆释义:⒈家塾:门馆先生。⒉家塾教师。⒊官僚、贵族供门客住的房屋。
    • 16.
      附学释义:⒈即附学生。⒉旧时谓附入他人家塾读书。

家塾(jia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家塾是什么意思 家塾读音 怎么读 家塾,拼音是jiā shú,家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家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