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后 [sì hòu]
1. 以后。
嗣后 引证解释
⒈ 以后。
引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嗣后更望时惠尽言,此僕之所汲汲而求也。”
《清史稿·世祖纪二》:“念此僕隶,亦皆人子。苟以恩结,寧不知感。若任情困辱,虽严何益。嗣后宜体朕意。”
《花城》1981年第1期:“在斗争的风雨中,他迅速成长起来,嗣后,担负了党的市委书记职务。”
国语词典
嗣后 [sì hòu]
⒈ 从此以后。
引《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苟以恩结,宁不知感,若任情困辱,虽严何益,嗣后宜体朕意。」
嗣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联串票释义: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 《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雍正 八年﹞申明三联串票之法,令有漕地方画一通行,嗣后州县徵收粮米之时,预将各里各甲花户的名,填定联三版串,一给纳户执照,一给经承销册,一存州县查对。”详“三联单”。
- 2.
买补释义:购买某物,来补足缺额。 明 归有光《马政议》:“以丁多之家为马头,专养一马,餘令津贴,以备倒失买补。”《清史稿·食货志三》:“雍正 三年,奏准嗣后漕米如有不足,即分别参处偿还,不得以别帮餘米买补。”
- 3.
具奏释义:备文上奏。 《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开列事实具奏。”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三十九年七月,内阁奉上諭:‘各省学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员,嗣后各省学道宜将翰林官员一并差遣,尔等与翰林院会议具奏。’”
- 4.
切结释义:表示切实负责的保证书。清 林则徐《复奏责令夷人出结甫经遵依片》:“即经諭令夷人,务即出具嗣后永不夹带鸦片切结呈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 符弥轩 ﹞又当众写了孝养无亏的切结。”
- 5.
审顾释义:⒈仔细察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藏虱》:“发而视之,蝨薄如麩,置掌中审顾之。”⒉引申为前瞻后顾。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然而因閲歷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仕久而恋其籍,年高而顾其子孙,傫然终日,不肯自请去。”李大钊《时》:“我们不要迟疑审顾的误了好时光,更不要此猜彼忌的留下恶痕迹。”⒊谓仔细观察自己。清 许秋垞《闻见异辞·炼丹》:“嗣后到转轮殿上,但觉身体忽轻,豁目审顾,知已忽为婴儿。”
- 6.
寒审释义:明 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明史·郑三俊传》:“代州 知州 郭正中 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崇禎 十年,以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 郑三俊 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世宗、神宗 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 7.
库贮释义:仓储。《清会典事例·户部·库藏》:“向来简派三库大臣,俱係一年更换,於库贮利弊未能尽悉,嗣后著定为三年更代。”
- 8.
投旗释义:清 代 汉 人转入旗籍之称。 《清文献通考·刑考一》:“顺治 二年,严人民犯罪投旗之禁。奉旨,凡各省人民有既经犯罪欲图倖免投充旗下者,嗣后得实,仍坐罪。”邹鲁《四川光复》:“端方 曰:‘吾本 汉 族,投旗甫四世。’”
- 9.
抬写释义:同“擡写”。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清会典事例·内阁·职掌》:“近来各省陈奏事件,凡本章摺奏内,恭载 乾隆 年间皇考諭旨与 嘉庆 年间所降諭旨一律抬写,殊非敬谨之道。嗣后在京各衙门,各直省文武大臣,遇有陈奏事件,恭载 乾隆 年间皇考諭旨,首行俱用三抬。嘉庆 年间,朕节次所降諭旨,首行俱用双抬。”
- 10.
抽收释义:征收。《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八年諭:嗣后 豫 省釐捐,著专收水烟、药材、茶叶三大宗,其餘如紬布、皮货等一概不必抽收。”
- 11.
新升释义:清 代对新开垦的田地所征收的钱粮。《清会典·户部·新垦升科分摊》:“四年覆准,河南 丁银摊入地亩,嗣后遇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别行均摊。十一年议准,湖北 於 雍正 七、八、九年各属开垦田地新升粮银九千四百一两四钱八分零,抵减 汉阳 等八县重丁银。”
- 12.
盐包释义:成包的盐。 《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雍正 九年题准,嗣后 淮 商引盐抵所,查明盐引、盐包数目。”建南《盐场》:“这时他便想起他的家,那个低得像一个牛舍,又满壁堆着没人要的盐包。”
- 13.
盐法释义:官府管理盐务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产销制度和有关则例。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况绢之贵贱,皆不缘盐法。”《新唐书·食货志四》:“乾元 元年,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傜。”《元史·食货志五》:“盐法隳坏,亭民消废。”明 沉德符《野获编·司道·盐运使》:“嗣后 耿清惠 以故都运转侍郎,仍出理盐法,歷朝皆特差都转运使董其事。”
- 14.
纂统释义:谓帝王继承统绪。《北史·房彦谦传》:“若审知外内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覬覦,则 管 蔡 之诛,当在於 谅。”《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先帝应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
- 15.
纂胄释义:继嗣后裔。
- 16.
裒益释义:⒈减少和增加。 《宋书·袁淑传》:“且亦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邇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释藏,唐 开元 中,五千四十八卷,嗣后屡增,几千餘卷,陆子渊 谓今藏不应尚仍旧数,盖其閒或有所裒益也。”清 赵翼《岁暮荒景益甚设局劝赈》诗:“劝分乡谊为灾黎,裒益先将户籍稽。”⒉见“裒多益寡”。
- 17.
谄巧释义:亦作“讇巧”。逢迎巧诈。《史记·张丞相列传》:“孝元帝 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而见谓諂巧。”《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上以 封德彝 隋 室旧臣,而諂巧不忠,深誚责之,罢遣就舍。”明 方孝孺《陈仲昭墓铭》:“仲昭 侍王,謇直敢言,王甚任之。其府长史讇巧,授王经,不正説,恣王所为,无所諫正,仲昭 每廷詰之。”
- 18.
还款释义:亦作“还欵”。 归还所欠的债款或偿付所欠的贷款。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同治 元年﹞被烧之家暂向未烧者借,俟后还款。”《清史稿·食货志三》:“二十六年,以 江苏 ……不产米粟,命嗣后先动司库银两,按照时价採办,令民输银还欵,是谓民折官办。”《孽海花》第二二回:“在先该庄原想等 余观察 还款接济,不想 余 出事故。”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四十:“现在我携女潜逃,如先生慨允所请,当携女登门叩谢,并商订还款办法。”
- 19.
逆産释义:⒈叛逆者的财产。明 瞿式耜《报臣孙入粤疏》:“嗣后行查伪官逆产,奸胥滑吏,迫索株求。”茅盾《动摇》六:“这里原是什么人的住宅,被作为‘逆产’收了来。”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五:“村里由 冷元、铁锁 帮忙,组织起处理逆产委员会来处理这些汉奸财产。”⒉犹倒产。分娩时婴儿足先下。
- 20.
里摊释义:谓向乡里摊派税捐。《清文献通考·市籴》:“﹝ 康熙 ﹞十四年,禁里摊之弊。户部议 湖广道 御史 郝浴 奏言:招买军需,名为市易,实係里摊。比及发价,或贪官层扣,或蠹吏互侵,未必尽得实价。嗣后军需粮料,如小民情愿抵纳正赋者,即行给与印票。儻有里摊情弊,该督抚据实指名题参,严行处分。应如所请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