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武义 武义的意思

武义

简体武义
繁体武義
拼音wǔ yì
注音ㄨˇ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指有勇气、有胆量、敢作敢为的行为。

武义的意思

武义 [wǔ yì]

1. 亦作“武谊”。

武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武谊”。武事。

《文选·扬雄<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
吕向 注:“武谊,武事。”
汉 王粲 《酒赋》:“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
南朝 宋 虞龢 《明君大雅》诗:“文教洗昏俗,武谊清祲埏。”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武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洽释义:⒈广被,遍及。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泰》:“仁德优洽,恩及异域。”优洽,一本作“履洽”。南朝 宋 颜延年《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⒉谓卓异而广博。南朝 梁 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贤时才,网罗英茂。学穷优洽,辞归繁富。”《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说》:“张説 文思清新,艺能优洽。”⒊优厚。《陈书·杜稜传》:“稜 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 2.
      无次释义:⒈没有秩序;没有章法。 《左传·桓公十三年》:“及 鄢,乱次以济,遂无次。”《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不復属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废则无次。”刘良 注:“次,次序也。”唐 韩愈《新竹》诗:“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⒉失去位次。⒊犹言不列等,最下等。汉 扬雄《法言·孝至》:“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
    • 3.
      歌歌释义:同“哥哥”。指父亲。《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本<搜神记>》:“其 田章 年始五岁,乃於家啼哭,唤歌歌孃孃。”蒋礼鸿 通释:“‘歌歌孃孃’,即阿耶阿娘。现在 浙江 武义 还有管父亲叫哥哥的。”参见“哥哥”。
    • 4.
      武谊释义:见“武义”。
    • 5.
      议殿释义:朝廷议政之殿。 晋 左思 《蜀都赋》:“内则议殿爵堂, 武义 虎威 。” 张云璈 曰:“议殿者,即所谓会议之殿耳。”见《选学胶言·左思<蜀都赋>》。
    • 6.
      道湘莲释义:湘莲是指产于中国湖南省的莲子,可食用也可药用,是中国三大莲子(湖南湘莲、福建建宁建莲、浙江武义宣莲)之一。

武义(w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武义是什么意思 武义读音 怎么读 武义,拼音是wǔ yì,武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武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