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既乃 既乃的意思
nǎi

既乃

简体既乃
繁体
拼音jì nǎi
注音ㄐㄧˋ ㄋㄞ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动作已经完了。【组词】:既往不咎。既而。(2) 已经。【组词】:既成事实。既定。(3) 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组词】:既快又好。

nǎi,(1) 才。【组词】: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2) 是,为。【例句】:乃大丈夫也。(3) 竟。【组词】:乃至如此。(4) 于是,就。【例句】:“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时”。(5) 你,你的。【组词】:乃父。乃兄。“家祭无忘告乃翁”。

基本含义

既然,既是

既乃的意思

既乃 [jì nǎi]

1. 犹于是。

既乃 引证解释

⒈ 犹于是。

汉 张衡 《西京赋》:“既乃珍臺蹇产以极壮,墱道邐倚以正东。”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 戚戚强答语,殊不释,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无铭。”


既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压纽释义:亦作“压钮”。谓覆压在璧纽上。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楚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 跨之,灵王 肘加焉,子干、子晳 皆远之,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厌,同“压”。后因以“压纽”为作国君的预兆。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録。”《魏书·阳固传》:“风吹鶂而 襄 坠兮,神压纽而 平 王。”
    • 2.
      德庸释义:犹功德,功用。《墨子·尚贤中》:“若昔者 伯鯀,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 羽 之郊。”孙诒让 间诂:“《左传·襄二十五年》杜 注云:‘庸,用也。’”
    • 3.
      搏膺释义:捶击胸口。 表示愤怒、不平或哀痛。《左传·成公十年》:“晋侯 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明 王世贞《说部·短长上》:“卢生 等将就坑,搏膺而叹曰:‘天乎!余之无罪也。’”清 侯方域《吴伯裔伯胤传》:“伯裔 妇 程氏 尝使人伪为 裔胤 状,立於父前,父輒以手摩之而喜,既乃审其妄,坐土坑上搏膺而呼曰:‘裔胤 皆何往乎?老人安归乎?’”
    • 4.
      特赞释义:谓朝见皇帝时,赞拜者先独赞其名。《后汉书·张禹传》:“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絶席。”《资治通鉴·汉殇帝延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特赞者,每朝见,赞拜者先独赞 禹 名,既乃赞太尉名以下,禹 不与三公同赞也。”
    • 5.
      空相释义:⒈佛教语。 假象;幻象。《思益经·菩萨无二品》:“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随如是知,名为漏尽。”金 王若虚《文辨一》:“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説,而以为不必存。”苏曼殊《本事诗》之十:“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⒉指真空的本体。《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⒊复姓。商 后有 空相氏。见《通志·氏族五》。
    • 6.
      遁荒释义:亦作“遯荒”。 语出《书·说命下》:“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 河。”孔 传:“既学而中废业,遯居田野。”后用以称隐居荒野。
    • 7.
      闳侈释义:⒈谓文章宏大恣肆。《汉书·扬雄传下》:“雄 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閎侈鉅衍,竞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於正,然览者已过矣。”清 龚自珍《六经正名答问五》:“《周官》五篇,既不行于 周,又未尝以行于 秦 汉,文章虽閎侈,志士之空言也,故不以配《礼》。”清 魏源《<曾子章句>序》:“初罔一言内乎深微,外乎閎侈。”⒉谓建筑宏大奢靡。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余谓西国天主等教亦已早失 耶穌 之真传。观其修造教堂之閎侈,厚敛教民,财殫力痡,实与 耶穌 崇俭爱人之旨大相剌

既乃(jin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既乃是什么意思 既乃读音 怎么读 既乃,拼音是jì nǎi,既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既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