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捶楚 捶楚的意思
chuíchǔ

捶楚

简体捶楚
繁体
拼音chuí chǔ
注音ㄔㄨㄟˊ ㄔ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uí,(1) 敲打。【组词】:捶衣。捶鼓。捶打。捶拓。捶挞。捶楚(古代的杖刑)。捶胸顿足。

chǔ,(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组词】: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例句】: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组词】:楚剧。(5) 痛苦。【组词】:苦楚。痛楚。凄楚。酸楚。(6) 清晰,鲜明,整洁。【组词】:清楚。衣冠楚楚。(7) 姓。

基本含义

指打击、殴打,多用于比喻言论、行为等对人造成严重打击或伤害。

捶楚的意思

捶楚 [chuí chǔ]

1. 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捶楚 引证解释

⒈ 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益护其短也。”
唐 韩愈 《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説,未免捶楚尘埃间。”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马啮定襄簿》:“河西 程氏 马逸,直上厅,嚙主簿,倒。旁立数十人,号叫捶楚,不能救。”
清 王晫 《今世说·识鉴》:“其师 计青麟,大加捶楚。”


国语词典

捶楚 [chuí chǔ]

⒈ 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唐·蒋防也作「棰楚」、「箠楚」。

《霍小玉传》:「尔后往往暴加捶楚,备诸毒虐,竟讼于公庭而遣之。」


捶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干能释义:犹才能。《北史·崔彦穆等传论》:“唐永 良能之名,所在著美,清白之誉,显於累职,所谓干能之士也。”《周书·尉迟迥传》:“迥 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於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干能,以守法为懦弱。”
    • 2.
      恚愤释义:愤怒。 《后汉书·隗嚣传》:“九年春,嚣 病且饿,出城餐糗糒,恚愤而死。”《新唐书·刘幽求传》:“迁 杭 郴 二州,恚愤卒於道。”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朱淑贞璿玑图记》:“竇滔 有宠姬 赵阳臺,善歌舞。若兰 苦加捶楚,由是 阳臺 积恨,谗毁交至,滔 大恚愤。”
    • 3.
      蔓连释义:牵连。 谓一人犯罪,别人为此遭受连坐。《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成德 则不然,内则胶固岁深,外则蔓连势广。”胡三省 注:“蔓连,如蔓草之曼衍连属也。”《明史·彭如实传》:“羣小蓄忿,蔓连不已,并其次子及婿又復下狱。”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上以科道不言,命锦衣衞遍加捶楚,其蔓连多矣。”
    • 4.
      诬词释义:⒈亦作“诬辞”。亦作“讖辞”。虚假不实之词;言过其实之词。汉 刘向《说苑·贵德》:“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华 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餘言,颖士 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 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颖士 词锋俊发,华 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诬词。”⒉特指诬陷之词。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去年夏,为仇家诬辞所及,幸得脱。”
    • 5.
      金木释义:⒈旧时施刑所用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属刑具如刀锯斧钺,木制刑具如捶楚桎梏等。⒉五行中的金与木。

捶楚(chui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捶楚是什么意思 捶楚读音 怎么读 捶楚,拼音是chuí chǔ,捶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捶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