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斩伐 斩伐的意思
zhǎn

斩伐

简体斩伐
繁体斬伐
拼音zhǎn fá
注音ㄓㄢˇ ㄈ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ǎn,(1) 砍断。【组词】:斩断。斩首。斩决。斩除。斩草除根。斩钉截铁。先斩后奏。披荆斩棘。

fá,(1) 砍。【组词】:伐树。砍伐。(2) 征讨。【组词】: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3) 自夸。【例句】: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基本含义

斩伐指的是砍伐、割除。形容痛下杀手,毫不留情。

斩伐的意思

斩伐 [zhǎn fá]

1. 征伐。

2. 诛杀。

4. 砍伐。

斩伐 引证解释

⒈ 征伐。

《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⒉ 诛杀。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
《汉书·尹齐传》:“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⒊ 砍伐。

《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


国语词典

斩伐 [zhǎn fá]

⒈ 征伐。

《诗经·小雅·雨无正》:「其德降丧,饥馑斩伐。」

⒉ 诛杀。

《汉书·卷九〇·酷吏传·尹齐传》:「武帝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⒊ 砍伐。

《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


斩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参伐释义:亦作“参罚”。参、伐皆星名。伐星属于参宿。古人谓主斩伐之事。
    • 2.
      妄施释义:⒈随便施与恩惠。 《庄子·让王》:“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清 曾国藩《答刘孟容书》:“不知其分而妄施焉,过乎仁,其流为 墨;过乎义,其流为 杨。”⒉犹乱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不可妄施人子,况储君乎?”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紫薇》:“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克服自己的暴力,不以妄施于人。”
    • 3.
      斩伐释义:⒈征伐。 《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宋 苏辙《秦论》:“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⒉诛杀。《史记·酷吏列传》:“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⒊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汉 东方朔《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高白松》:“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清 孙枝
    • 4.
      木梃释义:⒈树干。《说文·木部》:“材,木梃也。”《急就篇》卷四“斩伐材木斫株根”唐 颜师古 注:“材,谓木梃也。”⒉木棒。《宋史·兵志九》:“高宗 建炎 元年,始颁枢密院教閲法,专习制御摧锋破敌之艺,全副执带出入,短桩神臂弓、长柄刀、马射穿甲、木挺。”清 傅维鳞《明书·乱贼传二·满四》:“时我尚乏器械,遂执木梃迎鬭。”
    • 5.
      秋枿释义:经斩伐而复生的秋日草木。

斩伐(zhan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斩伐是什么意思 斩伐读音 怎么读 斩伐,拼音是zhǎn fá,斩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斩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