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矜 [jiāo jīn]
1. 骄傲自负。
骄矜 引证解释
⒈ 骄傲自负。
引《韩非子·难一》:“使小臣有智能而遁 桓公,是隠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 桓公,是诬也,宜戮。”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沉育 《谒董江都祠墓》诗:“一代师儒崇道义,诸王子弟敛骄矜。”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并不骄矜地,而是谦逊地注视着我。”
国语词典
骄矜 [jiāo jīn]
⒈ 傲慢、自大。
引《韩非子·难一》:「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近骄贵
反谦虚
骄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偾骄释义:僨发骄矜。
- 2.
吕巨释义:骄矜自大貌。
- 3.
吕钜释义:骄矜自大貌。
- 4.
恃才扬己释义:自恃有才,骄矜自负。同“恃才矜己”。
- 5.
恃才矜己释义: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6.
搀言释义:插嘴。茅盾《幻灭》十三:“他看见 静 又要搀言,便握住了她的嘴。”王统照《刀柄》:“他的话还没有完,蹲在炉旁的壮健青年便骄矜地搀言。”
- 7.
敖倪释义:亦作“敖睨”。侧目斜视。骄矜之貌。
- 8.
正议释义:⒈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大司空 师丹,共持正议。”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章炳麟《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曾静、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⒉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 正议
- 9.
汰然释义:骄矜貌。
- 10.
狃胜释义:因胜利而骄矜。
- 11.
矜假释义:骄矜虚伪。
- 12.
矜大释义:骄矜尊大。
- 13.
矜奢释义:骄矜奢侈。
- 14.
矜尚释义:⒈夸耀。⒉骄矜自大。
- 15.
矜忤释义:骄矜违忤,自大而不顺从。
- 16.
矜恃释义:骄矜自负。
- 17.
矜汰释义:骄矜自负。
- 18.
矜泰释义:谓因顺利而骄矜。
- 19.
矜纵释义:骄矜放纵。
- 20.
矜肆释义:骄矜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