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 [jiǔ dà]
1. 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九大 引证解释
⒈ 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引唐 张志和 《玄真子·鸑鹫》:“造化之初,九大相竞。”
九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服释义:⒈一件衣服。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⒉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⒊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⒋服一次药。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⒌指中
- 2.
九大行星释义: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指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转的主要天体。它们不能发光,以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3.
九泽释义:⒈九州的湖泊。⒉特指北方的湖泊。⒊古代的九大湖泊。⒋泛称深渊湖泊。
- 4.
九薮释义:指古代九大湖泊。
- 5.
冥王星释义:太阳系矮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九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48年,自转周期约4天。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
- 6.
土星释义:古称镇星、填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46年。以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计是第六颗。它有23颗卫星,周围有光环。
- 7.
大行星释义:指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 8.
天王星释义: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七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84年,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侧向逆转。 光度较弱,用望远镜才能看到。
- 9.
太阳系释义: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行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包括太阳和九大行星,六十多颗卫星,成千上万的小行星,以一千多颗彗星、无数的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 10.
木星释义:古称岁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86年。以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计是第五颗。体积和质量比其他八颗行星的总和还大。它有16颗卫星,周围有光环。
- 11.
水星释义: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一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88天,自转周期约6天。
- 12.
海王星释义: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八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8年,自转周期约22小时。 光度较弱,肉眼看不见。
- 13.
火星释义:⒈古称荧惑。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天。以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计是第四颗。由于它呈现红色,荧荧如火,亮度常有变化,故名。它有两颗很小的卫星。⒉火星儿;极小的火。
- 14.
行星释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因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太阳系之外,目前已发现了数颗环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
- 15.
金星释义:⒈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二颗,绕太阳公转周期约7天,自转周期约243天,自东向西逆转。金星是各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个。⒉金黄色的五角星:金星勋章。⒊头晕眼花时所感到的眼前出现的像星星的小点: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前直冒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