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1.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⒈ 不知道,不认识。
引《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引《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⒈ 不认识。
引《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引《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1.你以前一字不识,现在你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2.曹操的军队不识水性,船上着火,不战而溃,全军覆没。
3.在今天,研究文学几乎等于不识时务。
4.对站在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5.那儿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识一丁,家信都得请外村人帮着写。
6.然则乍见之发,岂非生于不识不知之中?
7.为了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大家乱轰轰的,太不识大体了!
8.我是一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小人,罪该万死。
9.领导决定让小李下基层锻炼,可他硬说是排挤他,真是不识抬举!
10.领导决定小李下基层锻炼,是为他增长才干,成为提拔对象,可他说这是排挤他,这个人真是不识抬举。
11.别不识抬举,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中讲几句话是瞧得起你。
12.你别不识抬举,我是好心提醒你一下,换了别人我还不说呢,你倒怪起我来。
13.不识时务,而反对革新。
14.你为了一块不识时务的牛肉放我鸽子?
15.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
16.马寅初不识时务,主张控制人口,结果被贬回家。
17.要认清形势,不识时务的人是要碰壁的。
18.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19.你这人就是不识时务。
20.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是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