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泽 [chéng zé]
1. 蒙受恩泽。
3. 宝扇。
承泽 引证解释
⒈ 蒙受恩泽。
引《淮南子·脩务训》:“絶国殊俗,僻远幽閒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⒉ 宝扇。
引三国 魏 缪袭 《尤射腆致》:“我报以承泽二。”
承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升元帖释义:法帖名。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昇元 二年三月 建业 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宋 周密《志雅堂杂钞·图书碑帖》:“江 南 后主,尝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当为法帖之祖也。”参阅 清 孙承泽《闲者轩帖考》。
- 2.
卧佛寺释义:寺院名。在 北京市 海淀区 西山 北部的 寿安山 南麓。建于 唐 贞观 年间,初名 兜率寺,先后更名 昭孝、洪庆、寿安、永安 等。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后,改名 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 元 代铜卧佛,俗称 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 北京 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 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 3.
府丞释义:⒈太守的属官。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三岁,迁 河南 太守……府丞 义 出行蝗,还见 延年。”⒉汉 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后汉书·班超传》:“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为 疏勒王。”⒊明 代 顺天、应天 二府,清 代 顺天、奉天 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 明 代詹事府、清 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明史·职官志三》:“顺天府,府尹一人,府丞二人。”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二员。”《清史稿·职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汉文册籍。”
- 4.
折色释义:⒈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宋史·食货志上三》:“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颇多积穀,请每岁和市,随常赋输送,其直多折色给之。”《明史·食货志二》:“十七年,云南 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於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若有为民的官,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百姓也还可存济。”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宝源局》:“正德 七年,令职官折色俸给,十分为率,一分折钱,九分关银。”⒉指银子的成色。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
- 5.
柴市释义:⒈木柴交易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⒉南宋 民族英雄 文天祥 就义处。其地当即今 北京市 宣武门 外 菜市口,菜市 为 柴市 音转;一说为 菜市口 以西的旧 柴炭市。清 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归天在 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参阅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庙记》。
- 6.
皇极门释义:明 代 皇极殿 前的正门。在今 北京市 故宫 正门内。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皇极门 即 奉天门 也。俗所云锣儿天,铜壶滴漏在此。”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宫殿》:“皇极门 内东曰 文昭阁,西曰 武成阁。上曰 皇极殿,中曰 中极殿,后曰 建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