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败 [huǐ bài]
1. 毁坏。
2. 颓败。
3. 诋毁失败者。
5. 因遭诬谤而身败。
毁败 引证解释
⒈ 毁坏。
引《汉书·鲍宣传》:“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於日亏乎!”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天何不令 夏臺 羑里 关钥毁败, 汤 文 涉出;雨粟 陈 蔡,孔子 食饱乎?”
宋 曾巩 《救灾议》:“今 河 北地震水灾,所毁败者甚众,可谓非常之变也。”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他、他、他,把金钉朱户生扭开,虬鏤亮槅尽毁败。”
⒉ 颓败。
引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庙学士馆、城池垒壁,素毁败者,加葺饰丽好。”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幕:“﹝酒家母﹞系一通常妇女,生活虽毁败而不糜烂,富于同情心,勤敏。”
⒊ 诋毁失败者。
引《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郤正 著论 维 曰:‘……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
⒋ 因遭诬谤而身败。
引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推斯以往,焉有毁败之祸哉!”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岐阻,或毁败於谗讥,或展转於疾病。”
国语词典
毁败 [huǐ bài]
⒈ 破坏、颓败。
引汉·王充《论衡·感虚》:「天何不令夏台羑里关钥毁败,汤文涉出;雨粟陈蔡,孔子食饱乎?」
⒉ 诋毁失败者。
引《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
毁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切释义:⒈专一切实。 宋 范仲淹《重奏定职田顷亩》:“仍令提点刑狱司专切觉察辖下官员职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詔诸路转运使及诸州长吏,专切督察知会官吏等,依时省视仓粟,勿致毁败。”⒉专诚恳切。明 李贽《寄焦弱侯》:“所赖向往真诚,求友专切,平居唯耽胜己友朋,不如己者不愿与处。”⒊犹言专属。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不必专切一人,积弊廓清,无能行其私智。”
- 2.
偾裂释义:谓毁败朝政。
- 3.
困伤释义:困窘而毁败。
- 4.
殒越释义:⒈坠落;毁败。《国语·周语中》:“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殞越。”韦昭 注:“犹恐落坠也。”宋 苏洵《远虑》:“一旦有卒然之忧,吾未见其不颠沛而殞越也。”⒉死亡。《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此驩之人,孰先殞越?”李周翰 注:“谁先陨越者,谓前戏言此会之中,谁当先没也。”南朝 梁 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殞越为期,不敢闻命。”《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高氏 心怀鴆毒,怨盈北土,人愿天从,欢 身殞越。”⒊犹惶恐。宋 秦观《御书手诏记》:“明年,先臣下世,臣等衔奉遗训,夙夜殞越。”宋
- 5.
荡散释义:消失;毁败。 唐 冯贽《云仙杂记·蜀中厚朴》:“蜀中 厚朴,若酒后采之,紫色荡散,用輒无力。”《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东京 汴州 开封府 界有个员外,年踰六旬,鬚髮皤然,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清 王夫之《九昭》:“日长逝而不留兮,固荡散其匪今。”
- 6.
覆宗释义:毁败宗族;灭族。
- 7.
讧溃释义:毁败。
- 8.
隤陁释义:崩塌;毁败。
- 9.
隳斁释义:毁败;废弛。
- 10.
隳頽释义:⒈衰败;毁败。唐 白居易《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⒉消失;消沉。宋 司马光《和景文议交绝句》:“邇来友义渐隳頽,直谅多闻贵不回。”明 梁辰鱼《浣纱记·放归》:“寡人据于蒺藜,入于幽谷,颜色憔悴,志气隳頽。”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的性格已为她隳颓,我的灵肉已为她糜烂,我的事业已为她抛掷,我的家庭已为她离散了。”
- 11.
隳颓释义:⒈衰败;毁败。 ⒉消失;消沉。
- 12.
颠偾释义:败坏;毁败。
- 13.
颡泚释义:《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视。”赵岐 注:“顙,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慙,故汗泚泚然出於额。”后因以“顙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 14.
龟玉毁椟释义: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