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训诂 训诂的意思
xùn

训诂

简体训诂
繁体訓詁
拼音xùn gǔ
注音ㄒㄩㄣˋ ㄍ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ùn,(1) 教导,教诲。【组词】: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组词】:家训。(3) 典式,法则。【组词】:不足为训。(4) 解释词的意义。【例句】: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gǔ,(1) 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组词】:训诂。解诂。字诂。

基本含义

解释古代文献,特指解释古代文献中字词的意义。

训诂的意思

训诂 [xùn gǔ]

1. 解释古文字义。

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 gloss; glossary; commentary work on classics;]

训诂 引证解释

⒈ 对字句(主要是对古书字句)作解释。亦指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解释。

《汉书·扬雄传上》:“雄 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詁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
唐 杨於陵 《祭权相公文》:“帝曰丝纶,代予言语,词之颇僻,政亦乖阻,尔其专掌,尔必师古。亟换官荣,屡移星序,春泉涌溢,彩翰飞舞,丕变浇讹,裁成训詁。”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小学》:“詁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詁。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詁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詁之功大矣哉!”
黄侃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训诂笔记上·训诂学定义及训诂名称》:“詁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詁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詁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洪诚 《训诂学》第一章第二节:“训诂的对象本不限于古代汉语,但是古代汉语是主要对象。阅读古代汉语,在文字语言上出现的问题,比阅读现代汉语出现的问题,要多得多……训诂是要讲通文意。有时候只要解释个别的词,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有时候却要加以申说,人们才看得懂。”


国语词典

训诂 [xùn gǔ]

⒈ 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如人言为信。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或用普遍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的字义,如不聿为笔。训诂指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训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考据释义:考证。
    • 2.
      训故释义:即训诂。
    • 3.
      训斥释义:训诫和斥责:他让父亲训斥了一顿。

训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声之转释义:训诂学术语。指在声母相同相类的情况下,由韵母的转变而造成的字词的孳乳、分化、通假等现象。
    • 2.
      乾嘉学派释义:清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 对古籍及语言文字的研究有较大贡献。
    • 3.
      互训释义:训诂学中用同义词互相注释词义的方法。 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4.
      五雅释义:五种古代小学训诂书的合称。
    • 5.
      仓雅释义:《三仓》、《尔雅》等文字训诂之书的统称。
    • 6.
      侧行释义:⒈侧身而行,表示恭敬。《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子 ﹞适 赵,平原君 侧行襒席。”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三苍训诂》:“襒,拂也。谓侧而行,以衣襒席为敬,不敢正坐当宾主之礼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四年》:“及 义纵 为 南阳 太守,至关,寧成 侧行送迎。”胡三省 注:“侧行,不敢正行,言恭甚。”⒉不正当的行为。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无侧行之一跡,得参於御隶之间;无尝试之半词,得彻於巖廊之上。”
    • 7.
      反训释义: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 8.
      宋学释义:主要指 宋 儒理学,同汉学相对。汉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
    • 9.
      对文释义:⒈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⒉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 10.
      对言释义:⒈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⒉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11.
      小学释义:⒈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⒉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
    • 12.
      形训释义: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 13.
      故训释义:⒈古训。先代留下的法则。《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义是力”汉 郑玄 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南朝 梁武帝《谥始兴王憺册》:“方轨往贤,稽择故训;鸿名美义,允臻其极。”⒉训诂。《汉书·艺文志》:“《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宋 洪迈《容斋四笔·诸家经学兴废》:“《毛诗》者出於 河间 人 大毛公,为之故训,以授 小毛公。”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故训,专治《説文》,多宗 许 郑,少谈 杜 马。”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於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
    • 14.
      易字释义:⒈更改字号。⒉更改文字。⒊训诂学术语。换别的字来解释本字的意义。
    • 15.
      本训释义:训诂用语,谓字的本义。
    • 16.
      析言释义:⒈分言。指联句。⒉训诂学用语。谓分开说;区别地说。
    • 17.
      汉学释义:⒈清代把研究文字、音韵、训诂、考据这几门学问统称为汉学。因继承汉代学者注重文字和名物制度的研究传统,故名。⒉外国人统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 18.
      浑言释义:训诂学用语。统言,笼统地说。与析言相对。后也用作一般论说用语。
    • 19.
      破字释义:⒈古时注疏训诂字义的一种方法。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诗·鲁颂·泮水》“狄彼东南”郑玄 笺“狄当作剔”唐 孔颖达 疏:“毛 无破字之理,《瞻仰》传以狄为远,则北狄亦为远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三:“《诗经》上所说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其仆维何,釐尔士女;釐尔士女,从以孙子’,可知所谓‘仆’字正是奴隶的本字,用不着古经学家破字去解释了。”⒉即拆字。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以推算吉凶。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潘 陆 诸子《离合诗》、《赋》,《拭卜》、《
    • 20.
      经学释义:训解或阐述儒家经书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先秦儒家经书经过秦朝焚书后大多不存,汉初由儒者口授、用当时文字——隶书记录的称今文经,对经书作的解释,叫今文经学;后来发现的用战国时文字写的经书叫古文经,对古文经作的解释叫古文经学。一般今文经学派多研究经文中的“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派多做名物、训诂、考据方面的研究。

训诂(xung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训诂是什么意思 训诂读音 怎么读 训诂,拼音是xùn gǔ,训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训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