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识 [biǎo zhì]
1. 亦作“表帜”。
3. 标记;标帜。
表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表帜”。标记;标帜。
引《汉书·王莽传下》:“初,京师闻 青、徐 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当日 籛公 移藩仓卒,只立一碑表识而去。”
国语词典
表识 [biǎo zhì]
⒈ 标记。也作「表志」。
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初,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井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
⒉ 标上记号。
引《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若无亲属,可于官壖地葬之,表识姓名,为设祠祭。」
表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建标释义:树立标识。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善 注:“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市肆皆建标筑土为候。”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东岐若僧帽垂空,西岐尤高耸,四尖东枝,鋭若脱颖,与二岐西岫,建标絶顶,各见雄振。”
- 2.
朱鸟幡释义:画有朱鸟的旗帜。古代用以表识官号。
- 3.
楬橥释义:⒈标志,植木以作表记。《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璽之”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櫫。”《说文·木部》:“楬,楬櫫也。”段玉裁 注:“楬櫫,汉 人语,许 以 汉 人常语为训,故出櫫字於説解。”章炳麟《訄书·正名杂义》:“前世作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蹄》《駢拇》,以章首为楬櫫。”章炳麟《訄书·丙午与刘光汉书》:“《左氏》初行,学者不得其例,故傅会《公羊》以就其説……诸儒后始专以五十凡例为楬櫫,不復杂引二传。”⒉标明,揭示。陈独秀《敬告青年》:“当
- 4.
玄扃释义:墓门;墓室。唐 陈元光《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乔岳标仙蹟,玄扃妥寿姬。”唐 司空图《石氏墓志》:“光昭懿范,表识玄扃。”明 高启《题晚节堂》诗:“人生百年寿,六十未为晚。胡为凿玄扃,结亭此山阪?”
- 5.
石堠释义:路旁记里的石堆。 亦泛指用作表识的石堆。
- 6.
衢路释义:⒈歧路,岔道。 汉 贾谊《新书·审微》:“故 墨子 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后汉书·冯衍传》:“杨朱 号乎衢路兮,墨子 泣乎白丝。”晋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諫也,亦以表识衢路也。”⒉道路。《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密 开 洛口仓 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 仓城 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轥践。”清 恽敬《答来卿》:“如一人独
- 7.
表帜释义:见“表识”。
- 8.
认旗释义:谓行军时主将所有的作为表识的旗帜。 旗上有不同的标记,以便士兵辨认。《通典·兵二》:“认旗远看难辨,即每营各别画禽兽自为标记。”《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李绍荣 识其旗”元 胡三省 注曰:“凡行军,主将各有旗以为表识,今谓之‘认旗’。”《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关公 活捉执认旗的小卒过来,问取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注:“认旗,就是认军旗,旗上有将领的官号或姓名。”《新民晚报》5:“他那座驾船上插着面认旗,旗上绣了个大大的‘郭’字。红旗帮首领姓 张 名 保仔,他那认旗上绣个‘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