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zhū míng]
1. 夏季。
2. 指立夏节。
3. 太阳。
4. 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
5. 汉郊祀歌名。
6. 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广东罗浮山。
8. 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称。
朱明 引证解释
⒈ 夏季。
引尸子 《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 潘岳 《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孙枝蔚 《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⒉ 指立夏节。
引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
⒊ 太阳。
引《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六:“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⒋ 指传说中的火神 祝融。
引《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其佐 朱明。”
高诱 注:“旧説云 祝融。”
⒌ 汉 郊祀歌名。
引《史记·乐书》:“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
⒍ 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 广东 罗浮山。
引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朱明洞 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三:“罗浮 高万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玉池自生肥。”
⒎ 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故称。
引《花城》1981年第6期:“自从 成吉思汗 的孙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经过 蒙元、朱明、满清,七百多年。”
国语词典
朱明 [zhū míng]
⒈ 夏季。
引《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朱明感长,旉与万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诎。」
⒉ 太阳。
引《楚辞·宋玉·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⒊ 明朝为朱氏所创建,故后世亦称明朝为「朱明」。
朱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号呶释义:喧嚣叫嚷。 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毛 传:“号呶,号呼讙呶也。”北周 王褒《幼训》:“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闕号呶。”宋 苏辙《<既醉>备五福论》:“莫不以饮酒无度,沉湎荒乱,号呶倨肆以败乱其德为首。”《明史·罗侨传》:“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羣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
- 2.
天步释义:⒈天之行步。 指时运、国运等。《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朱熹 集传:“步,行也。天步,犹言时运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唐 李邕《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天步未亨,人事将殆。”宋 司马光《言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清 陈梦雷《抒哀赋》:“嗟天步之踖躩兮,长蛇洊其肆虐。”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迍邅天步遘阳九,朱明 痛失皇纲纽。”⒉谓天体星象的运转。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匝日域以迴騖,穷天步
- 3.
朱夏释义: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三国 魏 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况青春告谢,朱夏已临。”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 4.
朱明释义:⒈夏季。尸子《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晋 潘岳《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唐 刘禹锡《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清 孙枝蔚《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⒉指立夏节。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元 柯丹邱《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⒊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
- 5.
朱羲释义:太阳。 古代称日为朱明,而 羲和 为日御,合而为“朱羲”。
- 6.
永日释义:⒈长日,漫长的白天。 《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宋 陆游《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清 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⒉从早到晚;整天。汉 刘桢《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前蜀 韦庄《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
- 7.
皋兰释义:⒈亦作“皐兰”。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 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⒉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南朝 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日隐 龙堆,翰海 飞沙,皋兰 走雪。”唐 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胡 霜损 汉 兵。”⒊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汉 设 金城县,明 为 兰
- 8.
虎视鹰瞵释义: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朱明 爲 漢 驅 元,一家天下,滿洲 從而攘之,以民族之公而行其私,君主專制,政敝而不能久存也。而况虎視鷹瞵,環于四鄰者,其爲優勝,百倍 滿 蒙,奈何爲之敝耶!”孙中山《兴中会宣言》:“方今强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 中華 五金之富、物産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邓中夏《新诗人的棒喝》诗:“青年们!醒来哟!谁在你们的四围,虎视鹰瞵的,磨牙吮血的?你们是处在一种什么环境?你们是负了一种什么责任?”
- 9.
送夏释义:⒈谓送别夏天。 晋 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朱明 送夏,少昊 迎秋。”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送夏蚤秀,迎秋晚成。”⒉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金陵杂誌》:‘送夏……女儿出阁后,一逢夏日,即送壻与女罗纱之衣。’”⒊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贾平凹《浮躁》六:“麦子全部收清后……点种了包谷,开始了一年一度蒸了新麦面的馍馍走亲访友的送夏了。”
- 10.
閲武释义:讲习武事。《晋书·虞溥传》:“溥 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埸閲武,人争视之,溥 未尝寓目。”《宋史·礼志二四》:“閲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 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 朱明门 外以习水战。復筑讲武臺城西 杨村,秋九月大閲,与从臣登臺观焉。”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乃 冀王 袁绍 是也,动而能文,长而閲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明史·太祖纪三》:“二月壬午,閲武。”
- 11.
阴室释义:⒈帝王生前的居室。保留以供阴魂出入,故称。《宋书·武帝纪下》:“孝武 大明 中,坏上所居阴室,於其处起 玉烛殿,与羣臣观之。”《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江左 诸帝既崩,以其所居殿为阴室,藏诸御服。”⒉背阳之室,阴凉之室。南朝 宋 谢灵运《罗浮山赋》:“朱明之阳光,耀真之阴室。”唐 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廊轩外敞,淑气长延。阴室中开,鲜飈自激。”唐 柳宗元《柳州东亭记》:“又北闢之以为阴室,作屋於北墉下以为阳室……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⒊太庙祀殇子之室。《晋
- 12.
青阳释义:⒈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明 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郭沫若《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⒉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⒊犹清扬,谓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