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荐 奏荐的意思
zòujiàn

奏荐

简体奏荐
繁体奏薦
拼音zòu jiàn
注音ㄗㄡˋ ㄐ一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jiàn,(1) 推举,介绍。【组词】:推荐。举荐。荐擢。(2) 频仍,屡次。【例句】: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3) 进献,祭献。【例句】: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献)。荐胙(供献鬼神的肉)。(4) 草。【例句】:“麋鹿食荐”。(5) 草席,垫子。【组词】:草荐。棕荐。

基本含义

推荐、举荐

奏荐的意思

奏荐 [zòu jiàn]

1. 犹奏荫。

3. 上奏朝廷,荐举官员。

奏荐 引证解释

⒈ 犹奏荫。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其两大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异於庶僚,大示区别,復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
《宋史·选举志五》:“淳化 改元恩,文班中书舍人、武班大将军以上,并许廕补;如遇转品,许更荫一子,由是奏荐之恩始广。”

⒉ 上奏朝廷,荐举官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先锋将 康延孝 自以为功大,应得重赏, 郭崇韬 却奏荐亲信将 董璋 为 东川 节度使, 康延孝 大怒。”


奏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差法释义:⒈吏部选授官吏的条例,又称《差注条法》。《宋史·选举志四》:“吏部尚书 蔡洸 以改官、奏荐、磨勘、差注等条法,分门编类,名《吏部条法总类》。”《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三年》:“诸道检法官,照条格差法,宪司毋得妄辟。”⒉指徭役赋敛。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穀,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⒊犹做法。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你低着腰,把那脚抬得轻着。这等的差法,也着人教你!赤赤赤!”
    • 2.
      持念释义:谓僧徒念诵经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持念科。”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臣奏且詔 不空三藏 入内持念。明皇 秉香炉,不空 诵《仁王护国陁罗尼》。”
    • 3.
      留授释义:清 制官吏奏荐形式之一,其法由吏部及本属衙门奏荐候缺任命。
    • 4.
      诸孙释义:本家孙辈。宋 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 5.
      退老释义:退休养老。唐 白居易《池上篇》序:“西閈北垣第一第,即 白氏 叟 乐天 退老之所。”宋 叶适《奏荐滕贤良》:“年踰五十,絶意仕进,萧然一廛,甘於退老。”洪深《五奎桥》第一幕:“﹝ 周乡绅 ﹞自己又是读过书,做过官,办过事,退老在家享福的乡绅!”
    • 6.
      陈宝箴释义:(1831-1900)清末维新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历任按察使、布政使。1895年任湖南巡抚,与黄遵宪等倡办新政。设矿务、轮船、制造公司,开办时务学堂,刊行《湘学报》。并奏荐谭嗣同、杨锐等佐新政。为清末地方官员中推行新政最力者。戊戌政变时被革职。

奏荐(zou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奏荐是什么意思 奏荐读音 怎么读 奏荐,拼音是zòu jiàn,奏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