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察书 察书的意思
cháshū

察书

简体察书
繁体察書
拼音chá shū
注音ㄔㄚ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1) 仔细看,调查研究。【组词】:察看。察核。观察。考察(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察察”;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觉。察访。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观察书籍,研究书籍。

察书的意思

察书 [chá shū]

1. 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

察书 引证解释

⒈ 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

《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京兆 尹勑监都水掾 霸陵 杜迁 市石,遣书佐 新丰 郭香 察书。”
洪适 释:“察书者,察涖它人之书尔。”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长寿察书,龙楼迴轡。”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卷一:“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则 香 者其名,而特勘定此书者尔。”


察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情悃释义:犹衷情。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六:“﹝ 施逵 ﹞乃感泣,下拜,悉露情悃。”明 归有光《与曹按察书》:“同年 沉 秋官行,附起居状,敢布情悃,不一。”
    • 2.
      沙线释义:⒈亦作“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因亦指航线上的暗滩。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致徐部郎唐观察朱观察书》:“所用柁水人等更属駑下,并沙线暗礁,亦不諦认,一味省钱,经营日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有一位管带,也不知道他是甚么出身,莫説风涛沙綫一些不懂,只怕连东西南北他还没有分得清楚呢。”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今之深諳海战,能任水弁者,几何人矣!久歷风涛,熟悉沙线,堪胜船主大副二副者,几何人矣!”⒉见“沙綫”。
    • 3.
      盗帑释义:盗窃库藏。 《清史稿·王弘祚传》:“﹝ 康熙 ﹞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
    • 4.
      衔恤释义:⒈含哀;心怀忧伤。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郑玄 笺:“恤,忧也。”汉 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唐 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衔恤,非曰能文。”⒉父母死后守丧。晋 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 士龙 衔恤丧庭。”宋 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衔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旧游。”清 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衔恤归里,见之为之慨然。”⒊蒙受冤屈。清 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妇之衔恤者,可诉
    • 5.
      议谳释义:⒈谓议罪量刑。 《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崇韜 奏曰:‘贯 纵有死罪,俟欵状上奏,所司议讞,以朝典行之,死当未晚。’”宋 袁燮《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顾恐自时厥后,惩创往事,议讞之际,未免刻深。”⒉指判案文书。清 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察书(cha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察书是什么意思 察书读音 怎么读 察书,拼音是chá shū,察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察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