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望 [yuàn wàng]
1. 怨恼忿恨。
例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三国演义》
敢用是为怨望。——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rankle;]
怨望 引证解释
⒈ 怨恨;心怀不满。
引汉 贾谊 《过秦论》中:“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
唐 罗隐 《桃花》诗:“尽日无人疑怨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水浒传》第八九回:“宋江 听了嘆道:‘非是 宋某 怨望朝廷,功勛至此,又成虚度。’”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的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国语词典
怨望 [yuàn wàng]
⒈ 怨恨、不满。
引汉·贾谊〈过秦论〉:「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怨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且犹释义:亦作“且由”。尚且。《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君子之於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於人乎?”《孟子·尽心上》:“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明 周履靖《锦笺记·协计》:“谩猜嫌,何论年少,我见且犹怜。”
- 2.
二六板释义:京剧西皮中的调名。又称二六。二六为十二之意。因开口以前,胡琴过门共有十二板,故名。原出于昆曲《水仙子》、《刮地风》,多表现愤怒怨望急切之情。如《捉放曹》陈宫 的“你那里休道我言多语诈”一段即是。
- 3.
任遇释义:⒈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 播 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宋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⒉信任重用。《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徐爰 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 元嘉 初,入侍左右,豫参顾问:既长於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 太祖 所任遇,大明之世,委寄尤重。”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⒊指际遇。唐 柳宗元《惩咎赋》:“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 4.
伧子释义:⒈晋 南北朝 时,南人对北人或南渡北人的蔑称。《晋书·周玘传》:“于时中州人士佐佑王业,而 玘 自以为不得调,内怀怨望……将卒,谓子 勰 曰:‘杀我者诸傖子,能復之,乃吾子也。’吴 人谓中州人曰‘傖’,故云耳。”⒉指鄙陋的庸人。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甘露》:“《苕溪渔隐》尝载:熙寧 六年,建昌 松上甘露。述 华阴 道人之言曰:‘譬如人身精液,流通均布六七十年中,若其寿短促,则涌併于未死之前,此木盖将槁故耳。’明春,松果不復荣。此妄言也,无知傖子復信其言,何哉?”
- 5.
全宥释义: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佗 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 廷美 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 西洛,而 廷美 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 房陵 以全宥之。”
- 6.
壅滞释义:⒈阻隔;堵塞。《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⒉谓被压抑而不得志。《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清 昭槤《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⒊积压。《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歷年不能断决。及 信 在州,事无壅
- 7.
怨讪释义:怨望毁谤。
- 8.
恚望释义:怨望,怨恨。
- 9.
恨望释义:怨望,怨恨。《汉书·霍光传》:“宣 见 禹 恨望深,迺谓曰:‘大将军时何可復行!’”唐 皇甫湜《祭柳子厚文》:“华鐘始撞,一顿声寝,梧山 恨望,桂水 愁饮。”《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中书令 孟準、左卫将军 王鸞 劝 遵 稍夺 閔 兵权,閔 益恨望。準 等咸劝诛之。”胡三省 注:“恨望,犹怨望也。”
- 10.
生力释义:⒈精锐的力量;有生力量。《商君书·兵守》:“守有城之邑,不如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高亨 注:“生力,指生力军。”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所以特徵贤弟,一来凭仗虎威,二来要借这一枝生力人马,壮他军气。”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拒绝友军之生力的,暗暗的谋杀抗 日 的力量的,是你们自己的这种比‘白衣秀士’王伦 还要狭小的气魄。”⒉气力;生命力。《史记·匈奴列传》:“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司马贞 索隐:“以言栋宇室屋之作,人尽极以营其生,至於气力
- 11.
田禄释义:⒈先秦 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孙希旦 集解“田禄者,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蒯得 被 先克 以军事夺其田禄,中怀怨望。”⒉泛指俸禄。《宋书·良吏传·阮长之》:“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宋史·颜复传》:“復 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饗,优其田禄。”
- 12.
绥理释义:安抚治理。《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梁书·良吏传·何远》:“郡经寇抄,远 尽心绥理,復著名迹。”
- 13.
聚货释义:聚集货物或钱财。 语本《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国语·楚语下》:“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北史·傅竖眼传》:“而 竪眼 至州遇患,不堪综理,其子 敬绍 险暴不仁,聚货耽色,甚为人害,远近怨望。”
- 14.
讪妄释义:讪谤怨望。妄,用同“望”。
- 15.
诈病释义:假称患病。《史记·孝文本纪》:“吴王 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隋书·韦艺传》:“孝宽 将至 鄴,因诈病止传舍,从 迥 求药,以察其变。”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至四年 吕原 再主会试,则 浚 先因 亨 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
- 16.
诋讪释义:毁谤讥笑。 唐 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庙略初定,异议纷然,詆訕盈朝,萋斐成市。”宋 叶适《<龙川集>序》:“然而詆訕交起,竟用空言罗织成罪,再入大理狱几死,又何酷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胡中藻》:“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於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詆訕怨望,如 胡中藻 者。”
- 17.
诽讟释义:诽谤怨望的言论。
- 18.
谄躁释义:⒈谄佞、浮躁。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吏部尚书 济阳 江謐,性諂躁,太祖 殂,謐 恨不豫顾命;上即位,謐 又不迁官;以此怨望、诽谤。”⒉指谄佞、浮躁的人。《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左拾遗 曲江 张九龄,以 亢之 有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远諂躁,进纯厚。”
- 19.
躁望释义:性情轻躁,言多怨望。
- 20.
雍齿封侯释义:雍齿 汉 初 沛 人,从 汉高祖 刘邦 起兵,虽从战有功,终因尝窘辱 刘邦,为 邦 所不快。及 刘邦 即位,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