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乳羝释义:《汉书·苏武传》:“﹝单于﹞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颜师古 注:“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后以“乳羝”指 苏武 出使 匈奴,不辱使命事。
- 2.
会论释义:⒈会同判决罪犯死刑。《汉书·苏武传》:“武 益愈。单于使使晓 武 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 号曰‘屠伯’。”颜师古 注:“总集郡府而论杀。”⒉会同论议。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乃阴求 昂 瑕以待之。异日会论,昂 果斥 权 章句之疵以辱之。”
- 3.
决去释义:辞别离去。决,通“诀”。多指永别。《汉书·苏武传》:“﹝ 李陵 ﹞因泣下霑衿,与 武 决去。”颜师古 注:“决,别也。”南唐 尉迟偓《中朝故事》:“自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仲仙 曰:‘我甚怜之,未忍决去。’”
- 4.
吞毡释义: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 断饮食,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 掛剑心相许,属国 吞毡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 5.
啮毡释义:咬吞毡毛充饥。常用以比喻坚贞不屈。典出《汉书·苏武传》。
- 6.
啮雪释义:谓嚼雪以止渴充飢。常比喻生活极端艰苦而坚贞不屈。《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 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元 丁鹤年《自咏》之十:“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明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啮雪吞毡,苏卿 犹健。”
- 7.
声闻释义:亦作“声问”。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孙叔敖、沉尹茎 相与友,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 8.
更嫁释义:改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桓公 ﹞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汉书·苏武传》:“子卿 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遣归家,更嫁为 华仲 妻。”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去而更嫁,不谓之失节。”
- 9.
毡雪释义:西汉 苏武 出使 匈奴、匈奴 胁迫 苏武 投降,不从,幽囚于空窖中,绝其饮食。 天降雨雪,苏武 以雪与旃(毡)毛并咽之,艰难备尝,终不肯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用为坚贞不屈之典。
- 10.
牧羝释义:苏武 牧羊的典故。汉 苏武 出使 匈奴,单于胁迫他投降,苏武 不屈服。后来把他流放到“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羝根本不会产乳,以此来断绝他回 汉 的希望。苏武 在 匈奴 坚持了十九年,“及归,鬚髮皆白”。见《汉书·苏武传》。宋 文天祥《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三:“沙边莫待哀黄鵠,雪里何须问牧羝。”叶玉森《玉楼春》词:“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 苏武 怨。”
- 11.
白服释义:⒈丧服。《汉书·苏武传》:“后 陵 復至 北海 上,语 武:‘区脱捕得 云中 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⒉古代的便装。《南史·萧恭传》:“﹝ 恭 ﹞在都朝謁,白服随列。”《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李儼 犹未纳 秦 师,王猛 白服乘舆,从者数十人,请与 儼 相见。”
- 12.
穷厄释义:亦作“穷戹”。亦作“穷阨”。穷困;困顿,不亨通。《汉书·苏武传》:“丁令 盗 武 牛羊,武 復穷厄。”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张氏 既失钩,渐渐衰耗;而 蜀 贾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北史·祖莹传》:“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戹,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阨之人,侥倖得志於一时。”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阨,愈礼敬与钧。”
- 13.
送书雁释义: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唐 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唐 李商隐《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 14.
雁足书释义: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 即位。数年,匈奴 与 汉 和亲。汉 求武等,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武 等实在。’”唐 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中统 年间,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被扣于 真州,十六年不还。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 15.
餐毡苏释义:指 苏武。汉武帝 遣 苏武 使 匈奴,匈奴 扣留 苏武,迫降。武 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 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 以为神,徙置 北海 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苏武“杖 汉 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 汉。汉 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宋 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尔来又见三黜 柳,共此煖热餐氊 苏。”
- 16.
餐氊释义:亦作“飡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宋 苏轼《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一本作“餐毡”。
- 17.
驱羊旧节释义:汉 臣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 18.
鸿羽释义:⒈鸿雁的羽毛。 比喻轻微之物。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抑轻则鸿羽沉於弱水,抗重则玉石漂於飞波。”明 沉鲸《双珠记·并拜荣升》:“可怜视死轻鸿羽,衔寃九地难追。”参见“鸿毛”。⒉借指鸿雁。以其善高飞,故比喻腾达的仕途。唐 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进实鸿羽,退亦龙蟠。”⒊《汉书·苏武传》载有鸿雁传书之事,故比喻信使。宋 吕诲《和邵尧夫见寄时知邓州》:“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十年。”宋 卢祖皋《倦寻芳》词:“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 犹近归期远。
- 19.
鸿鳞释义:《汉书·苏武传》载有雁足传书之事,汉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后人揉合两事用“鸿鳞”指代书信。
- 20.
鸿鹄传书释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