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见 引见的意思
yǐnjiàn

引见

简体引见
繁体引見
拼音yǐn jiàn
注音ㄧㄣˇ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jiàn 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2) 古同“现”,现存。

基本含义

介绍、介绍人物或事物

引见的意思

引见 [yǐn jiàn]

1. 引导入见。

大使被引见总统。

[introduce; present;]

引见 引证解释

⒈ 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

《汉书·两龚传》:“徵为諫大夫,引见。”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繫廷尉,有詔勑出,后復引见。”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⒉ 泛指引导相见或介绍。

《西游记》第五七回:“沙僧 作礼毕,道:‘有一件事,特来朝见菩萨,烦为引见引见。’”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二:“副官处说的,司令长官睡了,不能惊扰他,要等到清早才可以引见。”
靳以 《去路》:“我给你引见引见。”
曹禺 《日出》第三幕:“翠喜 :‘(朝 胡四)胡四爷。(指 福升)四爷,您引见引见。’”

⒊ 清 制特指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授官时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带领朝见皇帝。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知县改授》:“近 雍正 年间,屡有引见知县奉旨改京员者。”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正在吏部説话的时候,来了一个 江西 引见的知县。”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那年考取御史,引见下来,头一个就圈了他。”
巴金 《家》十二:“第二年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

⒋ 接见。

《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时 右扶风 琅邪 徐业,亦大儒也,闻 玄 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
《梁书·袁昂传》:“俭 时为京尹,经於后堂独引见 昂。”
清 钮琇 《觚賸·酒芝》:“太仓 王司马 岵云 备兵 九江,校士列郡,拔 太虚 第一,引见之。”


国语词典

引见 [yǐn jiàn]

⒈ 介绍、相见。

《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
《西游记·第八回》:「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

⒉ 引导入见天子。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礼部侍郎徐基所荐之庄尚志,著于初六日入朝引见,以光大典。」
《红楼梦·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引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兑释义:旧时向政府交纳捐官银两叫“上兑”。《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拏钱捐官,朋友是不好止住他的,只好听其所为。等到上兑之后,便把店中之事料理清楚,又替东家找了一个人接手,他便起身进京引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这回明保送部引见,要想设法过个道班,却又不愿意上兑,要避过这个‘捐’字,转托了 车老爷 来托我办。”
    • 2.
      书獃子释义: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 3.
      会同馆释义:元、明、清 三朝接待藩属贡使的机构。《元史·百官志一》:“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至元 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復置。元贞 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明史·职官志一》:“﹝兵部﹞所辖,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清史稿·职官志一》:“顺治 元年,会同四译分设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 满 汉 各一人提督之。”
    • 4.
      内司释义:⒈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⒉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⒊诸王府的属官。
    • 5.
      内记名释义:清 代被保举的人或在军机处记名,或在吏部记名,在军机处记名者较易得官,称内记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原这 赵大人 也是一个 江南 候补道,号叫 啸存,这回进京引见,得了内记名出来。”
    • 6.
      即用释义: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 7.
      品令释义:选拔官吏的格令。分九个品级。《魏书·高祖纪下》:“﹝ 太和 十九年﹞十有二月乙未朔,引见羣臣於 光极堂,宣示品令,为大选之始。”
    • 8.
      国官释义:藩王的属官。《南史·沉约传》:“﹝ 沉璞 ﹞初除 南平王 左常侍,文帝 引见,谓之曰:‘……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隋书·百官志下》:“诸王置国官。”《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亮 国官 茹宽 知其谋,先告 孝宽。”胡三省 注:“诸国公各有国官。”宋 陆游《蜡弹省札》:“天申、会庆节,止遣国官一员将命。”
    • 9.
      备恪释义:谓赐爵位予前朝皇嗣。《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五曰备恪,以卹胜国。雍正 二年,詔访 明 代后嗣,得镶白旗 汉 军知府 朱之连 等六人引见。奉旨封 朱之连 为一等侯世袭。”
    • 10.
      学蓺释义:同“学艺”。《后汉书·马融传》:“臣少习学蓺,不更武职。”《后汉书·刘宽传》:“灵帝 颇好学蓺,每引见 宽,常令讲经。”
    • 11.
      宣引释义: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 必大 ﹞得旨,赴 东华门 祗候宣引。日已晡,闻有内宴,小黄门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后,忽宣入 选德殿。”宋 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 东华 去。似当年,文皇 亲擢,马周 徒步。殿上风霜生白简,下殿扁舟已具。怎不与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 绍熙 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
    • 12.
      巡对释义:轮流引见,咨询政事。唐 元稹《论谏职表》:“近年已来,正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新唐书·薛珏传》:“帝疑下情不达,因詔 延英 坐日许百司长官二员言闕失,谓之巡对。”《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庶官罢巡对。”胡三省 注:“犹今云转对。贞元 十七年,令常参官每日引见二人,访以政事,谓之巡对。”
    • 13.
      巾车之恩释义:谓 汉 光武帝 刘秀 于 巾车乡(今 河南 宝丰 东)擒获 冯异,旋即赦而录用的故事。据《后汉书·冯异传》载:异 本为 王莽 郡掾,与 苗萌 共守 父城 拒 汉。光武 略地 颍川,攻 父城 不下,屯兵 巾车乡。异 间出行属县,为 汉 兵所执。时 异 从兄 孝 及同郡 丁綝、吕晏 并从 光武,因共荐 异,得召见。异 遂归 汉,后为 光武 佐命功臣。建武 六年春,异 朝京师,光武 引见后,赐以珍宝、衣服、钱帛。异 谢曰:“臣闻 管仲 谓 桓公 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 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 河
    • 14.
      幽沦释义:⒈沉沦;陷没。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復蒙引见,得奉帷幄。”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⒉引申指死亡。唐 白居易《哭诸故人寄元九》诗:“伟卿 既长往,质夫 亦幽沦。”⒊隐蔽、幽暗之处。唐 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 15.
      延奬释义:引见嘉奖。
    • 16.
      延客释义:延假借为引。 引入;引见;迎接的意思。
    • 17.
      延对释义:引见赐对。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太宗 嘉其精博,擢九经,赐第。真宗 晚年多召於近寝,从容延对。”
    • 18.
      延见释义:引见;接见。
    • 19.
      引奏释义:奏知引见。
    • 20.
      引见释义: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经友人引见,得以认识这位前辈。

引见(yin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引见是什么意思 引见读音 怎么读 引见,拼音是yǐn jiàn,引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