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 [wú cháng]
1. 不需代价,无须报酬的。
例无偿资助。
英[gratuitous; free; gratis;]
无偿 引证解释
⒈ 没有代价的;没有报酬的。
例如:无偿服务,无偿援助等。
国语词典
无偿 [wú cháng]
⒈ 法律上指不得报酬而移转其物或权利,或服劳务、供劳力而不索求报酬,称为「无偿」。如赠与称无偿行为。
无偿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有偿释义:属性词。有代价的;有报酬的:有偿服务。
无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作释义:旧指无偿劳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吴 赤乌 十年,权 适 南宫。三月,改作 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
- 2.
义舍释义:无偿供给行旅食宿的邸舍。
- 3.
份地释义: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 4.
保管合同释义:保管人有偿地或无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约定期限内或应寄存人的请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合同。
- 5.
借办释义:⒈借取。⒉明代都城居民的杂项科派之一,即按规定向官府无偿地供应某些器物用品。
- 6.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7.
免费资源释义:一般是指无偿提供的有形(物品)或无形(网络虚拟)的资源。
- 8.
公旬释义:古代人民为统治者每年所承当的无偿劳役。 《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郑玄 注:“公,事也;旬,均也。”孙诒让 正义:“郑 意役法当均劳逸,故谓之公旬,即取役事均平之义,犹市贾谓之月平也。”
- 9.
剥削者释义: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
- 10.
剥削释义: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 11.
剩余价值释义: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各种形式,被各剥削阶级集团所瓜分。
- 12.
剩余劳动释义:劳动者在生产中为维持本人及其家属生活以外所消耗的劳动。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存在的共同基础;同时,由于剥削剩余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
- 13.
力租释义:旧时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按租约规定,每年无偿地为地主劳动一定时间,以此作为地租。是地租较早采用的形式。
- 14.
封建地租释义:封建地主依靠土地所有权剥削农民的基本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占有土地,以各种形式交给完全没有或很少有土地的农民耕种,并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收取地租,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15.
差役释义:⒈封建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⒉旧时在官府里当差的人。
- 16.
干股释义:指公司无偿赠送的股份。
- 17.
徭役释义: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
- 18.
援款释义:援助的款项:教育援款。一笔无偿援款。
- 19.
效劳释义:无偿地替别人出力干事。
- 20.
无偿释义:属性词。 不要代价的;没有报酬的:无偿援助。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