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下埽 下埽的意思
xiàsào

下埽

简体下埽
繁体
拼音xià sào
注音ㄒㄧㄚˋ ㄙ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sào sǎo,(1) 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2) 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1) 同“扫”,打扫。

基本含义

指人在工作或学习中因粗心大意或马虎而犯错误,或在处理事情时没有认真仔细,导致出现问题或失败。

下埽的意思

下埽 [xià sào]

1.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

下埽 引证解释

⒈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下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埽释义: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 2.
      决溜释义:犹急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黄大王传》:“顺治 三年,考城 流通决口。四年,河督 杨方兴 闻 守才 神,往请之。守才 至,命於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
    • 3.
      桩手释义:清 代河营兵的一种。 从事修筑堤岸工事。《清会典事例·工部四二·河兵》:“﹝ 乾隆 ﹞二年諭,河营内有桩手一项,下埽籤桩,履危蹈险,较之力作兵丁,更为辛苦。”
    • 4.
      沁溢释义:渗透漫溢。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黄大王传》:“守才 至,命於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七年,沁溢,堤将溃。”
    • 5.
      监涖释义:亦作“监蒞”。谓亲临监督。《明史·职官志三》:“登闻鼓楼,日一人,皆锦衣卫官监涖。”清 魏源《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君事必躬亲,细而放淤、抽沟、戽水,大而抢险、下埽、箱垫、走溜,皆亲率厅营监莅。”
    • 6.
      监莅释义:亦作“监蒞”。谓亲临监督。《明史·职官志三》:“登闻鼓楼,日一人,皆锦衣卫官监涖。”清 魏源《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君事必躬亲,细而放淤、抽沟、戽水,大而抢险、下埽、箱垫、走溜,皆亲率厅营监莅。”
    • 7.
      高超释义:⒈很高明;超过一般水平:技艺高超。⒉宋代治河工人。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的商胡决口,高超提出了“三节下埽工作法”,为制服这次黄河严重灾害做出了贡献。
下埽是什么意思 下埽读音 怎么读 下埽,拼音是xià sào,下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下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