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戎 [yù róng]
1. 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3. 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御戎 引证解释
⒈ 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引《左传·桓公三年》:“韩万 御戎, 梁弘 为右。”
《左传·成公十八年》:“弁纠 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
杨伯峻 注:“御戎统率诸御。御戎为驾御国君戎车之御,诸御则驾一般兵车之御。”
《国语·晋语三》:“以 家僕徒 为右, 步扬 御戎。”
韦昭 注:“御戎,御公戎车也。”
⒉ 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引《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
《北齐书·高叡传》:“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 叡 节度。”
御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政释义:⒈修明政教。《管子·大匡》:“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於诸侯矣。”宋 岳珂《桯史·岁星之祥》:“然御戎上策,莫先自治,愿修政以应天道。”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按 顺治 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 汤若望,进浑天球一座。”⒉治理,统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 之居,左 河 济,右 泰 华,伊闕 在其南,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汤 放之。殷紂 之国……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
- 2.
坐仓释义:宋 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 始行于 嘉祐 初,熙宁 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 河北、河东、陕西 诸路。南宋 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宋 李纲《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熙寧 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 孙思道 言,行坐仓糴米法,王安石 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
- 3.
小驷释义:马名。亦泛指马。《左传·僖公十五年》:“步扬 御戎,家僕徒 为右,乘小駟,郑 入也。”杜预 注:“郑 所献马名小駟。”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无何,小駟顿轡,閽者觉之,隔壁而问阿谁?”《宋史·外国传五·丹眉流》:“出则乘象车,亦有小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内一婢,乘小駟,容光絶美。”
- 4.
御戎释义:⒈驾御军车。 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左传·桓公三年》:“韩万 御戎,梁弘 为右。”《左传·成公十八年》:“弁纠 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杨伯峻 注:“御戎统率诸御。御戎为驾御国君戎车之御,诸御则驾一般兵车之御。”《国语·晋语三》:“以 家僕徒 为右,步扬 御戎。”韦昭 注:“御戎,御公戎车也。”⒉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北齐书·高叡传》:“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 叡 节度。”
- 5.
戎仆释义:犹戎御。 《周礼·夏官·戎仆》:“戎僕,掌驭戎车。”《周礼·夏官·戎仆》:“戎僕中大夫二人。”孙诒让 正义:“戎僕亦谓之戎御,又曰御戎。”《左传·桓公三年》“韩万 御戎”晋 杜预 注:“御,戎僕也。”参见“御戎”。
- 6.
戎轩释义:兵车。 亦以借指军队、军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李贤 注:“戎车所至,皆克捷也。”《南齐书·萧遥光传》:“皇上当亲御戎轩,弘此庙略。”《隋书·高祖纪上》:“戎轩大举,长驱 晋 魏。”唐 魏徵《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清 黄彭年《<香草词>序》:“息凡 亦方弃戎轩,司牧 平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