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关 三关的意思
sānguān

三关

简体三关
繁体三關
拼音sān guān
注音ㄙㄢ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基本含义

指三个关卡或难关,也可指三个重要的考验或挑战。

三关的意思

三关 [sān guān]

2. 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

3. 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

4. 特指下丹田。

5. 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

三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 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

《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
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
(2) 阳平关 (今 陕西 沔县 西)、 江关 (今 四川 奉节 东)、 白水关 (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 刘禪 入臣。”
李善 注:“蜀有 阳平、江关、白水关。”
(3) 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有三关之隘。”
(4) 溢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在今 河北 雄县、霸县 一带。 《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以为 霸州。癸卯,取 瓦桥关,以为 雄州” 宋 徐无党 注:“世宗 下三关, 瓦桥、益津 以建州及见, 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
(5) 明 代以 雁门、宁武、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紫荆、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 《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寧武、偏头 ……又於 宣、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三关者, 雁武、宁武、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曲阳 在 居庸、紫荆、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⒉ 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

《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2)指口、手、足。 《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梁丘子 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 元阳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⒊ 特指下丹田。

《黄庭内景经·脾长》:“闭塞三关握固停。”
梁丘子 注:“脐下三寸为元关,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
《西游记》第四一回:“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衝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⒋ 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四诊总括: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
注:“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


国语词典

三关 [sān guān]

⒈ 三个关隘的合称:(1)​ 平靖关、武阳关(即武胜关)​、黄岘关,为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县)​之三关。(2)​ 上党、壶口、石陉,为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地 )​之三关。唐·章怀太子·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3)​ 阳平关、江关、白水关,为蜀之三关。唐·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此为三关。」(4)​ 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县)​、瓦桥(今河北省雄县)​、草桥(今河北省高阳县)​为三关,关北属辽。(5)​ 明时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6)​ 雁门、宁武、偏头,为山西乙则上之三官者废矣。」

《南齐书·卷一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
《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禅入臣。」

⒉ 身体食、视、听三要处。

《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三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关语释义: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 黄龙山 慧南禅师 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 2.
      三关释义: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2)阳平关(今 陕西 沔县 西)、江关(今 四川 奉节 东)、白水关(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禪 入臣。”李善 注:“蜀有 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 中,立
    • 3.
      两荆释义:北魏 时 荆州 和 东荆州 的合称。《资治通鉴·南齐和帝中兴元年》:“请使两 荆 之众西拟 随、雍,扬州 之卒顿于 建安,得捍 三关 之援。”胡三省 注:“两 荆,谓 魏 置 荆州 於 穰城、东荆州 於 沘阳 也。”
    • 4.
      五漏释义:⒈谓第五更,天将明时。 唐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唐 黄滔《贻张蠙同年》诗:“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⒉借指一整夜。《西游记》第六一回:“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参见“五更”。
    • 5.
      八关释义: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广城、伊闕、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虎踞、天马、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
    • 6.
      关南释义:古地区名。北宋 时指 瓦桥、益津、淤口 三关以南的地区。约当今 河北省 白洋淀 以东的 大清河 流域以南至 河间县 一带。《宋史·崔彦进传》:“领兵屯 关南,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契丹 侵 遂城,彦进 与 刘廷翰、崔翰 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 彦进 为 关南 都部署。”
    • 7.
      内三关释义: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内长城的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为“内三关”。
    • 8.
      名色释义:⒈有名的美色。指著名的美女。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 韩翃 ﹞邻有 李 将妓 柳氏 ……间一日,﹝ 李 ﹞具饌邀 韩。酒酣,谓 韩 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 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⒉名目;名称。宋 汪应辰《与周参政书》:“近户部行下,以今岁下半年赋,限七月内令以其他名色,先次兑那,起发一半。”明 屠隆《綵毫记·海青死节》:“[侍臣]请皇帝穿袍。[浄]这教做甚么名色?[侍臣]这教做滚龙袍。”清 魏源《筹鹾篇》:“又有南北两局员换给水程之费,三关委员截票放行之费,名色百出,不可胜臚。”孙
    • 9.
      外三关释义: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外长城的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为“外三关”。
    • 10.
      宏规释义:⒈宏伟的规模。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开元 中,改明堂为听政殿,颇毁彻,而宏规不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 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赵朴初《国庆颂》:“一声狮吼惊天,‘中国 人民站起!’上甘岭 外军威,三门峡 口宏规。”⒉伟大的典范。《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
    • 11.
      慢来释义:⒈停一下。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慢来。你听咱家告诉你。”⒉缓慢地进行。
    • 12.
      羁绁释义:⒈亦作“羈絏”。 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杜预 注:“羈,马羈;絏,马繮。”陆德明 释文:“羈,马络头也;絏,繫。”唐 元稹《谕宝》诗:“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羈絏。”宋 苏洵《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国民为其束缚驰骤,实无异於牛马之受羈紲。”⒉拘禁;系缚。宋 欧阳修《答圣俞白鹦鹉杂言》诗:“渴虽有饮飢有啄,羈紲终知非尔乐。”明 张煌言《三过三关》诗:“天阔水沉浮,鸿鵠难羈紲。”⒊控
    • 13.
      胜览释义:畅快的观赏。宋 谢绛《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自 长夏门 入,绕菘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上房山》:“东瞻沧海,渺在天际;西望三关,太行 出没云气间,真胜览也。
    • 14.
      西关释义:⒈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⒉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与 黄岘、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西关,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⒊关隘名。指 函谷关。《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歷险阻兮之 羌蛮。”唐 李白《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西关 乘紫云。”⒋关隘名。指 居庸关。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 15.
      重门曡户释义:比喻地多关口屏障,易于防守。 清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山西 三关得为九边之一,犹 宣化 之有 居庸,所谓重门曡户者也。”
    • 16.
      阳关释义:⒈古关名。 西汉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当时阳关和玉门关是对西域交通的门户,玉门关为北道,阳关为南道。⒉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在今重庆东石涧关。三国蜀又置关于此。
    • 17.
      顺逆三关释义: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

三关(san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关是什么意思 三关读音 怎么读 三关,拼音是sān guān,三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