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议奏 议奏的意思
zòu

议奏

简体议奏
繁体議奏
拼音yì zòu
注音ㄧˋ ㄗ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基本含义

议论、评判事情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议奏的意思

议奏 [yì zòu]

1. 谓讨论后将处理意见向皇帝奏闻。

议奏 引证解释

⒈ 谓讨论后将处理意见向皇帝奏闻。

《汉书·宣帝纪》:“﹝ 孝武皇帝 ﹞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
《魏书·元孝友传》:“詔付有司议奏不同。”
清 朱珪 《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谥文达纪公墓志铭》:“经大学士 保寧 等议奏:如兇手在两人以上,显係孱弱难支,与强姦被杀者一体予旌。”


议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坐名释义:⒈指名。 《西游记》第九七回:“得天明到府里递失状坐名告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提点相公坐名要问这寳镜,必是知道些甚么来歷的。”《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随问教那个烧烧儿罢,巴巴坐名儿教我烧。”⒉具名,署名。明 刘若愚《酌中志·辽左弃地》:“着吏、兵二部查议奏夺……至六年冬,吏部竟坐名覆疏。”
    • 2.
      时政记释义:唐 时廷议奏对的记录,称“时政记”。始于 唐 长寿 间。由宰相撰著,封送史馆。
    • 3.
      白虎观释义:汉宫观名。在 未央宫 中。《后汉书·章帝纪》:“﹝ 建初 四年十一月壬戌﹞於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 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 孝宣 甘露、石渠 故事,作《白虎议奏》。”清 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 白虎观,灭没青藜枝。”清 昭槤《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 时,立‘五经’石碑於 白虎观,蔡邕 等为之校刊。”
    • 4.
      议驳释义:⒈亦作“议駮”。 议论错杂不一。汉 王充《论衡·异虚》:“高宗 祭 成汤 之庙,有蜚雉升鼎而雊。祖己 以为远人将有来者,説《尚书》家谓雉凶,议駮不同。”⒉提出异议,予以驳回。《光绪政要》:“﹝二年,﹞特派 胡瑞澜 提讯。嗣据该侍郎仍照原拟具奏,经刑部以情节岐异议驳。”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否则交部议奏时,我必议驳。”
    • 5.
      遵法释义:⒈遵循效法。《后汉书·荀爽传》:“遵法 尧 汤,式是 周 孔。”⒉遵守法纪。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謨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僖元年》:“旦 为宰相,务遵法守度,重改作,善於议奏,言简理顺。”
    • 6.
      驳行释义:⒈亦作“駮行”。驳杂不纯美的德行。⒉谓交议奏参的公文被吏部驳回。

议奏(yiz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议奏是什么意思 议奏读音 怎么读 议奏,拼音是yì zòu,议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议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