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让 [lián ràng]
1. 清廉逊让。廉泉、让水的并称。喻指风俗醇美之地。详“廉泉让水”。
廉让 引证解释
⒈ 清廉逊让。
引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
《北史·裴骏等传论》:“文举 之在 絳州,世载清德,辞多受少,有廉让之风焉。”
宋 范仲淹 《答手诏五事》:“贪冒者废之,趋附者抑之,如此,则多士知劝,各生廉让之心。”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卿之廉让,有过於兄,朕心嘉悦。”
⒉ 廉泉、让水 的并称。喻指风俗醇美之地。详“廉泉让水”。
国语词典
廉让 [lián ràng]
⒈ 廉价出让。
例如:「吉屋廉让」。
廉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教释义:⒈古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互相间各自应当遵从的伦理规范。⒉古指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七种道德规范。
- 2.
乂安释义:太平;安定。《史记·孝武本纪》:“汉 兴已六十餘岁矣,天下乂安。”前蜀 杜光庭《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眷属乂安,公私和泰。”《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故事出在 东汉 光武 年间,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不待惩劝,而国乂安。”
- 3.
兴行释义:⒈因受感发起而实行。《孝经·三才》:“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於德义,而民兴行。”《汉书·元帝纪》:“五年春三月,詔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⒉盛行;使之盛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俭则国有餘财,下不僭则家有餘资,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鲁迅《花边文学·法令和歌剧》:“既积无量之福,又极视听之娱,现在未来,都有好处,这是向来兴行佛事的号召的力量
- 4.
内举释义:荐举亲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 5.
单毙释义:力尽倒地。《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毙其死。”杨伯峻 注:“单,同殫,尽也。毙,踣也,向前倒也。”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状》:“若使廉让有耻者弃置不收,贪冒苟得者进受华显,不惟亏圣朝风化,亦使微臣受四海之责,将不得单毙其死。”
- 6.
口钱释义:古代的一种人口税。 汉 代指口赋钱。《汉书·贡禹传》:“禹 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 武帝 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如淳 所引《汉仪注》,乃 元帝 以后之制也。”《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以穀过贱,听人以米当口钱,优评斛一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假孝廉,做官员;真孝廉,出口钱。”参见“口赋”。
- 7.
启牖释义:⒈打开窗户。⒉启发诱导。牖,通“诱”。《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愿父母有灵,启牖二弟。”清陈确《答沉朗思书》:“弟非木石,敢不夙夜深思,抑承所以启牖愚迷之意。”沉惟贤《<万国演义>序》:“即黌塾之师,用以发明事理,启牖来学,亦於是乎汲汲焉。”
- 8.
声势赫奕释义: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 9.
廉退释义:犹廉让。 谦让。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閭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北史·高允传》:“是时贵臣之门,并罗列显官,而 允 子弟,皆无官爵,其廉退若此。”宋 苏轼《送周正孺知东川》诗:“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 10.
怠荒释义:懒惰放荡。 《礼记·曲礼上》:“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郑玄 注:“怠荒,放散身体也。”孔颖达 疏:“谓身体放纵,不自拘敛也。”《周书·明帝纪》:“作民父母,弗敢怠荒。”宋 苏舜钦《符瑞》:“苟授而怠荒,又下变异,丁寧戒告以率之,皆可名之符。”《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思想二弟在家,力学多年,不见州郡荐举,诚恐怠荒失业,意欲还家省视。”《清史稿·礼志七》:“自古帝王内禪,非其时怠荒,即其时多故,仓猝授受,礼无可採。”
- 11.
至公无私释义:犹大公无私。旧题 汉 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晋 袁宏《後汉纪·光武帝纪七》:“統體之道,在乎至公無私,與天下均其欲。”《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田大 至公無私,議將此樹砍倒,將粗本分爲三截,每人各得一截,其餘零枝碎葉,論秤分開。”亦作“至公無我”。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士大夫爲吏者,當以至公無我處之,事自理,民自服。”
- 12.
説话的释义:说书人的自称。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説话的因甚説这春归词?”《水浒传》第四十回:“説话的,如何不説计策出?管教下回便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説话的,为何今日讲这两三个故事?只为自家要説那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13.
说话的释义:说书人的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説话的因甚説这春归词?”《水浒传》第四十回:“説话的,如何不説计策出?管教下回便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説话的,为何今日讲这两三个故事?只为自家要説那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14.
谷驹释义:比喻不被任用的贤人。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毛 传:“宣王 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孔颖达 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矣。”《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谷驹之叹。”
- 15.
髫鬌释义:幼年。 《后汉书·周燮传》:“始在髫鬌,而知廉让;十岁就学,能通《诗》《论》。”宋 叶适《毛积夫墓志铭》:“﹝ 毛子中 ﹞髫鬌有杰气。”明 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罗威,字 德仁,番禺 人。天性纯慤,髫鬌即知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