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阿僧祇 阿僧祇的意思
āsēng

阿僧祇

简体阿僧祇
繁体
拼音ā sēng qí
注音ㄚ ㄙㄥ ㄑㄧ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ēng, ◎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组词】: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qí zhǐ, ◎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组词】:“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1) 地神。說文解字。【组词】:“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组词】:“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3) 大。《易經•繫辭下》。【组词】:“不遠復,無祇悔。”

基本含义

指极大的数量,比喻无法计数的多。

阿僧祇的意思

阿僧祇 [ā sēng qí]

1.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阿僧祇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 秦 言无,僧祇者, 秦 言数,凡梵书称阿僧祇,即 华 言无数也。”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经》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阿僧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祇释义:“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 2.
      僧祇释义:⒈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宋 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不劳龙女骋威仪。僧祇世界供游戏,贤懿光阴比寿期。”清 蒋士铨《临川梦·说梦》:“虽则是僧祇劫里业缘该,毕竟你龙华会上真身坏。”王国维《题蕺山先生遗像》诗:“僧祇劫去留人谱,风义衰时拜鬼雄。”⒉波斯 语zangī的译音。泛指 南海 土著种族。或指 非洲 东海岸黑种人。《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元和 八年,献 僧祇 奴四、五色鸚鵡、频伽鸟等。”《新唐书·室利佛逝》:“又献侏儒、僧祇 女各二及歌舞,官使者为折衝,以其王为左
    • 3.
      威音王佛释义:劫初之佛。《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 威音王如来 ……是 威音王佛 寿四十万亿那由他 恒河 沙劫。”亦省称“威音”。清 王猷定《客燕偕内僧话》诗:“且置 威音 事,閒谈 天宝 年。”清 黄宗羲《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威音 以后,不许无师儼然而践其位。”
    • 4.
      摩顶释义:⒈见“摩顶放踵”。⒉《法华经》谓 释迦牟尼佛 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法华经·嘱累品》:“释迦牟尼佛 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 摩訶萨 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唐 张南史《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禪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西游记》第四十回:“感蒙 观世音菩萨 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⒊指受戒出家。清 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
    • 5.
      狮子身中虫释义:佛教语。比喻从内部破坏佛法的僧团中的败类。语出《莲华面经》卷上:“阿难,譬如师子命絶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餘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后亦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 高尔基 ﹞早年所作的《鹰之歌》有 韦素园 先生的翻译……这里的信(指 高尔基 一九二八年十月七日发表于 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
    • 6.
      阿僧秪劫释义:见“阿僧祇劫”。
阿僧祇是什么意思 阿僧祇读音 怎么读 阿僧祇,拼音是ā sēng qí,阿僧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阿僧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