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冠履 冠履的意思
guān

冠履

简体冠履
繁体
拼音guān lǚ
注音ㄍㄨㄢ ㄌ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lǚ,(1) 鞋。【组词】:西装革履。削足适履。(2) 践踩,走过。【例句】: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3) 步伐。【组词】:步履维艰。(4) 执行,实行。【组词】:履行。履约。(5) 〔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6) 指领土。【例句】:“赐我先君履”。

基本含义

指衣冠齐整,鞋履整洁的样子。

冠履的意思

冠履 [guān lǚ]

1. 亦作“冠屦”。

3. 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

冠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冠屨”。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楚辞·王逸<九思·悼乱>》:“茅丝兮同综,冠屨兮失絇。”
原注:“上下无别。”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诗:“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贱。”
章炳麟 《国家论》:“汉 土学者视政府无足重轻,然犹云尊卑有分,冠履有辩,君臣有等。虽无用,而不可不立。”


国语词典

冠履 [guān lǚ]

⒈ 礼仪。比喻上下有定分。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采三王之礼,冠履粗分。」


冠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履倒置释义:也说冠履倒易。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履(lǚ):鞋子。
    • 2.
      冠屦倒施释义: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同“冠履倒易”。
    • 3.
      冠屦释义:见“冠履”。
    • 4.
      宫判释义:指古代天子与卿大夫的悬乐制度。 《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採三王之礼,冠履粗分;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李善 注引《周礼》:“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植悬。”参见“宫县”。
    • 5.
      清路释义:⒈清洁的道路。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⒉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三国 魏 阮籍《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 6.
      皭白释义:清白。 章炳麟《思乡原上》:“到溉,皭白之吏也,单牀无侍,冠履十年一易,朝服穿补。”
    • 7.
      走集释义:⒈边界要塞;交通要冲。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正其疆埸,修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杜预 注:“走集,边竟之垒壁。”唐 王翰《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宋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跋》:“洛阳 处天下之中,挟 殽 澠 之阻,当 秦 瀧 之襟喉,而 赵 魏 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⒉聚集。明 汤显祖《答沉湛源》:“冠履走集,贤声易翔。”清 褚人穫《坚瓠四集·扬州》:“隋 唐 以后之 扬州,秦 汉 以前之 邯郸,皆大贾走集,笙歌粉黛繁华之地。”
    • 8.
      长倩赠刍释义:《西京杂记》卷五:“公孙弘 以 元光 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 邹长倩 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芻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书题遗之曰:‘……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类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復如之,勿以小善不足脩而不为也。’”后以“长倩赠芻”为勉励他人从小善做起之典。唐 郑孺华《赋得生刍一束》:“孙弘 期射策,长倩 赠生芻。”

冠履(guan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冠履是什么意思 冠履读音 怎么读 冠履,拼音是guān lǚ,冠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冠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