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 [chuán hū]
1. 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
例传呼电话。
英[notify sb. of a phone call;]
传呼 引证解释
⒈ 传声呼喊。
引《汉书·萧望之传》:“仲翁 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
颜师古 注:“传声而呼侍从者,甚有尊宠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两 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刘过 《沁园春》词:“径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⒉ 谓口语相传。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参、阴声相近,盖传呼之谬耳。”
⒊ 传唤。
引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梓 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於 梓 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昨夜城头吹篳篥,教坊也被传呼急。”
例如:传呼电话。
国语词典
传呼 [chuán hū]
⒈ 封建时代,大官出行时,由侍卫高呼闲人回避的一种威仪。
引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左右传车者传呼甚严,行者亦争辟于左右。」
⒉ 口耳相传。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注》:「口者,水口也,参阴声相近,盖传呼之谬耳。」
⒊ 大陆地区指电信局通知受话人去接长途电话,或管理公用电话的人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
传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2.
传呼释义:⒈电信局通知受话人去接长途电话;管理公用电话的人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夜间传呼。 ⒉通过寻呼台向携有寻呼机的人发出信号:有事你就传呼他吧。
- 3.
促步释义:急步,快走。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穀》:“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躡壠底。”《资治通鉴·汉顺帝阳嘉二年》:“大司农 刘据 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途遇数人,縶一男子,呵駡促步,加以捶扑。”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一章:“生尽弃书簏,促步出城,至 小南门。”
- 4.
六街释义:⒈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胡三省 注:“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 司空图《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宋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⒉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前蜀 韦庄《秋霁晚景》诗:“秋
- 5.
冯夷释义:传说中的 黄河 之神,即 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 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 疏:“姓 冯 名 夷,弘农 华阴 潼乡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黄河 也。天帝锡 冯夷 为 河伯,故游处 盟津 大川之中也。”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川后 静波,冯夷 鸣鼓,女媧 清歌。”唐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冯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东郡多悲辛。”清 黄遵宪《由上海至长崎》诗:“冯夷 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 河伯 之妻。见《史记·封禅
- 6.
勾唤释义:召唤;传呼。
- 7.
告喝释义: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 8.
响版释义:亦作“响板”。乐器。以石制成,寺观或家中设于殿前堂上作传呼之用。
- 9.
壁门释义:军营的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二年》:“夜半,忽传呼壁外云:‘北汉 主降。’帝令卫士环甲,将开壁门,八作使 赵璲 曰:‘受降如受敌,詎可夜半轻诺乎!’”
- 10.
柏梁台释义:⒈汉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 长安 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柏梁臺,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长安 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灾。”⒉泛指宫殿。明 何景明《诸将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殿上传呼万寿杯。”清 陈学泗《纪事》诗之二:“衮龙新幸 柏梁臺,供奉传呼走马来。”
- 11.
清路释义:⒈清洁的道路。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⒉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三国 魏 阮籍《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 12.
清跸传道释义:清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指帝王或大官出巡时护卫传呼清道,禁止行人通过。
- 13.
立本羞释义:《新唐书·阎立本传》:“初,太宗 与侍臣泛舟 春苑池,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詔坐者赋诗,而召 立本 侔状。 閤处传呼画师 阎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悵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儕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廝役等。若曹慎毋习!’”后因以“立本羞”为画师不受重视之典。
- 14.
绕殿雷释义:⒈宋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⒉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绕殿雷”。⒊琵琶的别名。
- 15.
胪唱释义: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其制始于 宋 时。
- 16.
腾呼释义:传呼。
- 17.
蘐室释义:即萱堂。明 吾丘瑞《运甓记·翦发延宾》:“长随蘐室,惭莫慰其倚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正是:莲花方灿舌,蘐室又传呼。”参见“萱堂”。
- 18.
街鼓释义: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开始和终止时击鼓通报。始于 唐,宋 以后亦泛指“更鼓”。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唐 李益《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行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 唐 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幼谦 ﹞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冬山如睡,玉艷临醒,街鼓鼕鼕,夜光艷艷。”参阅《旧唐书·马
- 19.
警严释义:⒈严鼓以警夜。《旧唐书·崔龟从传》:“贞观 中 任瓌 卒,有司对仗奏闻,太宗 责其乖礼;岑文本 既殁,其夕罢警严;张公谨 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閔悼之意,不宜过时。”《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夜半,泚 按轡列炬,传呼入宫,居 含元殿,设警严,自称权知六军。”胡三省 注:“设鼓角以警严。一曰设卒以警备严衞。”⒉精警严密。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 落天走 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 20.
诸郎释义:⒈指郎官。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⒉年轻子弟。唐 元稹《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念奴 潜伴诸郎宿。”宋 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