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 [lóng xū]
1. 亦作“龙?”。
2. 草名。茎可织席。
3. 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
4. 见“龙须席”。
5. 指头足纲类的鱼,如章鱼等。
7. 帝皇之须。
龙须 引证解释
⒈ 草名。茎可织席。参见“龙鬚草”。
引三国 魏 吴普 《神农本草经·石龙刍》:“﹝石龙芻﹞一名龙鬚。”
唐 李白 《鲁东门观刈蒲》诗:“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鬚。”
王琦 注:“《蜀本草》:龙芻,丛生,茎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龙鬚草,可为席。”
⒉ 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
引唐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鬚。”
方世举 注:“蒲萄藤蔓颇似龙鬚。”
宋 苏轼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词:“楚 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鬚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⒊ 见“龙鬚席”。
⒋ 指头足纲类的鱼,如章鱼等。
⒌ 帝皇之须。 唐 白居易 《七德舞歌》“翦鬚烧药赐功臣, 李勣 呜咽思杀身”自注:“李勣 常疾,医云:‘得龙鬚灰,方可疗之。’ 太宗 自剪鬚烧灰赐之,服讫而愈。
引勣 叩头泣涕而谢。”
国语词典
龙须 [lóng xū]
⒈ 植物名。灯心草科灯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水田中,茎高二三尺,细而圆,夏开绿色小花,茎似灯心草,可织席。
龙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股叉释义:三股叉有牛头叉,中锋刃长而直,两旁叉锋成牛角形,俗称虎叉。有三股叉,即三须叉,又名三角叉,其形与牛头相似。有两股叉,又名龙须叉。还有五股叉,其中锋长又名飞鱼叉,古时为舟战兵器。在西游记中,蝎子精和黄风怪皆使三股叉。
- 2.
作活释义:⒈为生;过日子。《魏书·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 张籍《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祇是贵容身。”⒉干活。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快快倒水去,弄完了我好作活。”
- 3.
号弓释义: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 黄帝 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唐 权德舆《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簫韶》,最愴号弓处,龙髯上紫霄。”明 张煌言《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燕山 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十八年。”
- 4.
大姑娘释义:⒈未嫁的青年女子。 《红楼梦》第六三回:“林之孝 家的又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四嫂,嘴里干净点,这儿有大姑娘!”⒉长女。《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像 周三 房里,做过 巢县 家的大姑娘,是他的外甥女儿。”⒊犹言大小姐。《红楼梦》第五六回:“贾母 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⒋方言。居长的姑母。《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问那小儿道:‘牛奶奶 是你什么人?’那小儿道:‘是大姑娘。’”
- 5.
抖漏释义:揭露。老舍《龙须沟》第二幕:“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
- 6.
掰开揉碎释义:方言。谓仔细地多方面地分析解说。《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我掰开揉碎地跟他说了半天,全是‘鸡孵鸭子--白忙合’啦。”老舍《龙须沟》第二幕:“前些日子,政府劝你们三轮车夫改业,我掰开揉碎地劝你,你只当了耳边风。”《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钱高升 掰开揉碎地把曾对‘生意经’、‘电子算盘’和‘百果神仙’讲过的一番话,又向他倾吐一番。”
- 7.
摆摊释义:在街边或市场上陈列货物出售。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门摊税》:“凡城市临街、舖面前隙地,有支棚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晚则收归,早则舖设。”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街上全是泥,你怎么摆摊子呢?”
- 8.
横挑鼻子竪挑眼释义:比喻千方百计挑剔毛病。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在外面受了累回来,我的罪过可大啦!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张天民 等《创业》第二章:“搞了这样一个方案。大家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品头论足嘛。”
- 9.
海藻释义:生长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或入药。
- 10.
犄里旯旮释义:方言。犹言角角落落。老舍《龙须沟》第二幕:“我犄里旯旮都找到了,临完……不知道他得上学吗?”亦作“犄角旮旯”。《花城》1981年第6期:“黄允中 也真的急了,带着大女儿和大女婿,年也不过啦,打着灯笼找遍了女子中学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又问遍了每一个亲戚朋友,还是没有找到他最心爱的 二妞儿。”
- 11.
玩意释义:⒈犹玩味,体味。宋 陈善《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山谷 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不知 山谷 何为作此语,岂犹未能玩意笔墨之外耶?”⒉寄托情趣。宋 沉虞卿《<小畜集>序》:“咸平 初,﹝ 王禹偁 ﹞来於 齐安,在郡政化孚洽,容与暇景,作竹楼 无恒斋、睡足轩 以玩意。”⒊亦作“玩艺”。即玩意儿。指曲艺、杂技等。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殿筵宴,看玩艺贯跤。”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⒋亦作“
- 12.
缙云草释义:龙须草的别名。
- 13.
老好释义:⒈忠厚老实。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八:“再老好也没有的我的一位堂兄,那天看戏虽然在场,他还受了误伤,但他遭了斥退。”⒉方言。犹很好。老舍《龙须沟》第三场:“可是呀,他们也有不大老好的地方!”
- 14.
老梆子释义:⒈方言。 对老年人的蔑称。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⒉方言。犹老调子。叶子玲《雪飘除夕》:“要是以前,一看这漫天飞雪,他准会乐呵呵地哼几句‘瑞雪兆丰年’的老梆子。”
- 15.
老舍释义:(1899—1966)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24年起赴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创作了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发表小说《骆驼祥子》,描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次买车三次破产的苦斗人生,表现了主人公的奋进、困惑、痛苦、麻木、崩溃的心灵历程。1949年后,创作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语言朴实、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有《老舍文集》。
- 16.
脑瓜释义:⒈头颅。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汗珠子从脑瓜顶儿直流到脚底下。”端木蕻良《乡愁》一:“摩摩他脑瓜上的汗,凉丝丝的。”⒉指脑筋。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噢!瞧你这个脑瓜!’郭祥 用手点着他说:‘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你还轻视妇女呀!’”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做探子这一行,光凭胆量还不行,要脑瓜灵活,看人说话,机智沉着。”
- 17.
芦笋释义:⒈俗称龙须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嫩株是营养丰富的蔬菜,有一定的利尿和抗癌作用。⒉也叫芦尖。芦苇的嫩苗。入药用于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 18.
草编释义:⒈一种民间手工艺,用玉米苞叶、小麦茎、龙须草、金丝草等编成提篮、果盒、杯套、帽子、拖鞋、枕席等。⒉用这种工艺制成的产品。
- 19.
蓑草释义:方言。 即龙须草。也叫蓑衣草。
- 20.
赶明儿个释义:到明天,将来。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赶明儿个,旧沟又咵喳咵喳的一填,填平了,又修成一条马路。”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二章:“你这还没离开娘窝儿,就胳膊肘子向外拐啦,赶明儿个嫁出去,还不把妈扔脖子后去呀!”亦省作“赶明儿”、“赶明个”。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赶明儿我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犯错误受了处分,就也写小说去。”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七章:“大海 说:‘我干脆就跟您忙活完这一后晌,叫它地净场光不好么?赶明个,豆子装进口袋里,我走也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