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定 [shān dìng]
1. 删削改定。
例删定文稿。
英[prune;]
删定 引证解释
⒈ 经过修改而确定。
引《汉书·刑法志》:“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姦吏无所弄矣。”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十二月,詔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
宋 苏轼 《与孙志康书》:“集其前后文集,异日示及,当与 志康 商议,少加删定,乃传世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野有死麕》:“王柏 乃以为淫奔之诗而黜之,乌知删定之旨哉。”
删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局释义:⒈谓全盘。局,指博戏或棋类的盘面。《魏书·尒朱世隆传》:“世隆 曾与吏部尚书 元世儁 握槊,忽闻局上歘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世隆 甚恶之。”⒉下棋一次。《南史·萧惠基传》:“齐 高帝 使 思庄 与 王抗 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唐 司空图《题休休亭》诗:“一局棊,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⒊某些体育项目比赛一次也叫一局。⒋一个官署。《朱子语类》卷八四:“顷在朝欲奏乞专创一局,召四方朋友习礼者数人编修。”《宋史·职官志一》:“大观 三年,詔六曹删定官併入详定一司,敕令所为一局。”⒌同样局势
- 2.
三洪释义:宋 洪适、洪遵、洪迈 三兄弟的合称。《宋史·洪适传》:“皓 使朔方,适 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 皓 出使,恩补脩职郎。绍兴 十二年,与弟 遵 同中博学宏词科。高宗 曰:‘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令所删定官。后三年,弟 迈 亦中是选。由是三 洪 文名满天下。”
- 3.
三阁释义:⒈魏 晋 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北史·牛弘传》:“魏文 代 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李善 注:“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⒉指 南朝 陈后主 所建 临春、结绮、望仙 三阁。《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结綺、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唐 刘禹锡《三阁词》之一:“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宋 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二:“綺罗胜事齐三
- 4.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5.
不更释义:⒈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杜预 注:“不更,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⒉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⒊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风雅无别耳。”吕延济 注:“更,经也。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
- 6.
冲改释义:⒈宋 代公文习用语·犹言抵触违反。宋 范仲淹《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宋史·徽宗纪四》:“辛巳,詔自今衝改 元丰 法制,论以大不恭。”⒉引申为修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缘臣僚申明衝改,前后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 7.
删书释义:孔子 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璿玑钤》称:孔子 得 黄帝 玄孙 帝魁 之《书》,至 秦穆公 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纬》云:孔子 得 帝魁 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 8.
删定郎释义: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
- 9.
削定释义:犹删定。《明史·杨慎传》:“预修《武宗实録》,事必直书。总裁 蒋冕 、 费宏 尽付藳草,俾削定。”
- 10.
峻密释义:⒈严厉周密。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时 雍丘王 植 怨於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 阜 又陈九族之义焉。”《晋书·后妃传上·惠羊皇后》:“羊庶人 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无缘得与姦人搆乱。”⒉指苛细。《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太祖 入主中原,患前代律令峻密,命三公郎 王德 删定,务从简易。”
- 11.
湮晦释义:埋没;消失。《晋书·忠义传·嵇含》:“悼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宋 陆游《除删定官谢丞相启》:“声名湮晦,衣食空无。”明 叶盛《水东日记·周益公词科旧稿跋》:“惜乎后嗣无闻,遗墓湮晦,已作燔尸之所。”清 曾国藩《<孟子要略>序跋》:“然如 许叔重《五经异义》、余隐之《尊孟辨》之类,皆湮晦数百年矣。”
- 12.
要删释义:撮要删定。《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於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 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司马贞 索隐:“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此篇焉。”
- 13.
议筵释义:议官的席位。《魏书·郑道昭传》:“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谬预议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