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干校 干校的意思
gànxiào

干校

简体干校
繁体幹校
拼音gàn xiào
注音ㄍㄢˋ ㄒ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àn gān,(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组词】:树干。躯干。干线。(2) 做。【组词】:干事。说干就干。(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组词】:干才。干员。干练。(4) 方言,坏、糟。【组词】:事情要干。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基本含义

干校是指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生被迫辍学或被送到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的现象。

干校的意思

干校 [gàn xiào]

1. 干部学校。也特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关了三年牛棚,住了七年干校。——《结婚现场会》

[school for cadres;]

干校 引证解释

⒈ 干部学校的简称。亦特指文化革命期间的“五七干校”。

韦君宜 《忆郭小川写诗》:“我们那个干校因为大部分人已经调走,要和文化部在 天津 附近的 静海县 团泊洼 另一干校合并。”


干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七干校释义:“文化大革命”中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对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劳动改造的场所。毛泽东1966年5月7日给林彪写信,提出各行各业以本业为主,兼学工、学农、学军,同时坚持批判资产阶级。指示发布后,全国各地办起各种形式的五七干校,大批干部、教师和科研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 2.
      干校六记释义: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 3.
      干部学校释义: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简称干校。
    • 4.
      积尘释义:⒈累积的尘土;尘土聚积。《列子·仲尼》:“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唐 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呜呼!人必求之,不能自达,何投分效节有积尘之难,何譖行爱弛有决防之易?”宋 黄庭坚《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杨绛《干校六记·下放记别》:“我们到一个积尘三年的图书室里去搬出书籍、书柜、书架等,要腾出屋子来。”⒉喻指旧事物的残余影响。李大钊《青春》:“惟足为累于我之现在及现在之我者,机械生活之重荷,与过去歷史之积尘

干校(ganx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干校是什么意思 干校读音 怎么读 干校,拼音是gàn xiào,干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干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