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辨明 辨明的意思
biànmíng

辨明

简体辨明
繁体
拼音biàn míng
注音ㄅㄧㄢˋ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àn,(1) 分别,分析,明察。【组词】: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2)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基本含义

辨别清楚,识别明白。

辨明的意思

辨明 [biàn míng]

1. 辨别判明。

辨明敌友。
辨明正误。

[clarify;]

辨明 引证解释

⒈ 分辩明白,申明。辨,通“辩”。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臣本待辨明亦了,便拟杀身谢责,岂料圣慈尚在,薄贬 同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不幸为匪人厚诬,弟辈又不为辨明。”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先生未之辨明,则其説具载方册之中,而人顾莫之见。”

⒉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参见“辨色”。

清 刘大櫆 《续难言》:“彼世之人,自京国以至閭阎,自王公以及黎庶,辨明而起,夜分而未息,採金于山,採珠于海。”

⒊ 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国语词典

辨明 [biàn míng]

⒈ 辨别清楚。

《西游记·第三八回》:「果然扫荡妖氛,辨明邪正,庶报你父王养育之恩也。」


辨明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分辨释义:辨别:分辨是非。天下着大雨,连方向也分辨不清了。
    • 2.
      辨别释义: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别真假。辨别方向。
    • 3.
      辨认释义: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认笔迹。 照片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辨明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混淆释义:⒈混杂;界限模糊(多用于抽象事物):真伪混淆。 ⒉使混淆;使界限模糊:混淆黑白。混淆是非。

辨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明释义:⒈尚未清楚地辨明、确定或明确方位的。⒉无明确方向的。⒊[意思]含混的,含糊的。⒋没有理解或不懂得。⒌不了解,未弄清。
    • 2.
      书院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 3.
      别白释义:⒈分辨明白。⒉辩白;辩说。
    • 4.
      剖断释义:辨明是非,加以判处。
    • 5.
      剖明释义:解说清楚;辨明。
    • 6.
      剖辨释义:分析辨明。
    • 7.
      懋明释义:勉力辨明。
    • 8.
      擿辨释义:剔抉辨明。
    • 9.
      明正释义:⒈辨明。⒉公开惩处。正,治罪。⒊见“明证”。
    • 10.
      昭奸释义:谓辨明奸邪。
    • 11.
      澡祓释义:洗刷辨明。
    • 12.
      甄明释义:⒈辨明;明察。⒉通晓。⒊显明。
    • 13.
      甄辨释义:辨明。
    • 14.
      申挺释义:谓辨明而从宽处理。
    • 15.
      痕瑕释义:瘢痕,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朱子语类》卷七八:“先儒将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説以为 文 王称王,不知有何据?曰:自 太史公 以来皆如此説了,但 欧公 力以为非,东坡 亦有一説。但《书》説‘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这一箇痕瑕。”清 方苞《读<尚书>又记》:“朱子 谓《史记》之妄,欧阳氏 所辨明矣,惟九年大统未集,实为痕瑕。”
    • 16.
      肃香释义:供香。 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家所向为 关帝君 祠,戚 夫妇虔事之。月朔望,未辨明,即肃香祠下,二十年如一日。”
    • 17.
      订辨释义:亦作“订辩”。订正辨明。
    • 18.
      该辨释义:完全辨明。
    • 19.
      诬妄释义:⒈谓以不实之词蒙骗人。清 方苞《辨明堂位》:“以是观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诬妄也。盖欲言 周公 践阼,则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践阼耳。”鲁迅《坟·论睁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⒉谓以不实之词冤枉别人。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公等何不一察实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诬妄
    • 20.
      质正释义:⒈品质正直。⒉质询,就正。⒊辨明。

辨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明释义:⒈尚未清楚地辨明、确定或明确方位的。⒉无明确方向的。⒊[意思]含混的,含糊的。⒋没有理解或不懂得。⒌不了解,未弄清。
    • 2.
      书院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 3.
      别白释义:⒈分辨明白。⒉辩白;辩说。
    • 4.
      剖断释义:辨明是非,加以判处。
    • 5.
      剖明释义:解说清楚;辨明。
    • 6.
      剖辨释义:分析辨明。
    • 7.
      懋明释义:勉力辨明。
    • 8.
      擿辨释义:剔抉辨明。
    • 9.
      明正释义:⒈辨明。⒉公开惩处。正,治罪。⒊见“明证”。
    • 10.
      昭奸释义:谓辨明奸邪。
    • 11.
      澡祓释义:洗刷辨明。
    • 12.
      甄明释义:⒈辨明;明察。⒉通晓。⒊显明。
    • 13.
      甄辨释义:辨明。
    • 14.
      申挺释义:谓辨明而从宽处理。
    • 15.
      痕瑕释义:瘢痕,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朱子语类》卷七八:“先儒将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説以为 文 王称王,不知有何据?曰:自 太史公 以来皆如此説了,但 欧公 力以为非,东坡 亦有一説。但《书》説‘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这一箇痕瑕。”清 方苞《读<尚书>又记》:“朱子 谓《史记》之妄,欧阳氏 所辨明矣,惟九年大统未集,实为痕瑕。”
    • 16.
      肃香释义:供香。 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家所向为 关帝君 祠,戚 夫妇虔事之。月朔望,未辨明,即肃香祠下,二十年如一日。”
    • 17.
      订辨释义:亦作“订辩”。订正辨明。
    • 18.
      该辨释义:完全辨明。
    • 19.
      诬妄释义:⒈谓以不实之词蒙骗人。清 方苞《辨明堂位》:“以是观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诬妄也。盖欲言 周公 践阼,则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践阼耳。”鲁迅《坟·论睁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⒉谓以不实之词冤枉别人。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公等何不一察实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诬妄
    • 20.
      质正释义:⒈品质正直。⒉质询,就正。⒊辨明。

辨明造句

1.这是三人成虎的事,必须辨明真相,以免以讹传讹。

2.对道听途说的事,要辨明是非,不能以讹传讹。

3.辨明方向的启程无异于盲人瞎马,不但会使你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4.父爱是太阳,即便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我也能感触到他的光辉;父爱是高山,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激励我挺直脊梁;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5.但经过旁人反复提醒仍然无法辨明不是单纯,他们只是对不美好的现实采取顽固否认的态度。

辨明(bian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辨明是什么意思 辨明读音 怎么读 辨明,拼音是biàn míng,辨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辨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