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南北曲 南北曲的意思
nánběi

南北曲

简体南北曲
繁体
拼音nán běi qǔ
注音ㄋㄢˊ ㄅㄟˇ ㄑㄨ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běi bèi,(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组词】: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组词】:败北。 ◎ 古同“背”,违背,违反。

qǔ qū,(1) 弯转,与“直”相对。【组词】: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组词】: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3) 弯曲的地方。【组词】:河曲。(4) 偏僻的地方。【组词】:乡曲。(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组词】:酒曲。曲霉。(6) 姓。(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组词】:曲艺。曲话。(2) 歌的乐调。【例句】: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基本含义

指两个方向、两个地区或者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明显,互不相同。

南北曲的意思

南北曲 [nán běi qǔ]

1. 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唐·宋大曲、宋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南北曲 引证解释

⒈ 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 唐 宋 大曲、 宋 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宋 元 南戏及 明 清 传奇均以南曲为主。北曲用七音阶,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 元 杂剧都用北曲, 明 清 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曲牌共二〇九四个,其中南曲有一五一三个,北曲有五八一个。是研究“南北曲”音乐最丰富的参考资料。


南北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郎神释义:⒈民间传说中的神名。 ⒉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牌转变甚多,徐伸词,名《转调二郎神》,吴文英词,名《十二郎》。详见《词谱》卷三二。⒊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商调,南曲较常见。
    • 2.
      八声甘州释义:⒈词牌名。 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 3.
      六幺令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 4.
      千秋岁释义:⒈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⒉词牌“念奴娇”的别称。参阅《词谱》卷二八。⒊曲牌名。南北曲均属中吕宫。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5.
      南北合套释义: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
    • 6.
      南北套释义:即南北曲。
    • 7.
      南北词释义:即南北曲。详该条。
    • 8.
      南杂剧释义:明 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 元 杂剧。
    • 9.
      哨遍释义:⒈词牌名。 也称稍徧。双调,有一百六十字、二百字、二百二字、二百三字、二百四字数体。见《词谱》卷三九。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般涉调。北曲较常见。
    • 10.
      女冠子释义:⒈女道士。⒉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⒊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 11.
      念奴娇释义:⒈词牌名。其调高亢。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清王奕清《曲谱》卷一、卷六。
    • 12.
      捣练子释义:⒈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一名《捣练子令》。因南唐冯延巳词,起结有“深院静”及“数声和月到帘櫳”句,更名《深院月》。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又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一。⒉曲牌名。即《胡捣练》。南北曲均有。均属“双调”。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单调相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而与词牌《生查子》半阕相近,《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为即《生查子》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者,非。
    • 13.
      新水令释义:曲牌名。南北曲都属双调,北曲较常用,一般用作双调套曲的第一曲。
    • 14.
      曲律释义:⒈弯曲;屈折。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緑杨影里拨琵琶。”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三折:“那 狄青 右手兜絃,左手推靶,弓开似那曲律山头蟒。”参见“乞留曲律”。⒉元武宗 海山 的蒙古语称号。杰出之意。《元史·武宗纪二》:“﹝ 至大 四年﹞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 也先铁木儿 等上尊諡曰 仁惠宣孝皇帝,庙号 武宗。国语曰 曲律皇帝。”⒊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元 明 时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础上逐渐归纳形成。
    • 15.
      曲牌释义: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等各种曲调名的统称。每个曲牌都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有固定的曲谱,可据以填写新词。有的曲牌用于歌唱,有的曲牌用于乐器演奏,也有干念的。现代戏曲、曲艺中的某些剧种、曲种,也有曲牌。
    • 16.
      木兰花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 17.
      梁州令释义:⒈词牌名。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 18.
      洞仙歌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19.
      渔家傲释义:⒈词牌名。因宋晏殊《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为常见,属中吕宫。其字句格律有与词牌同者,用作引子;与词牌不同者,用作过曲。
    • 20.
      石榴花释义:⒈石榴树所开的花。元 张昱《题鹦鹉士女图》诗:“只有旧时鸚鵡见,春衫曾似石榴花。”⒉即石榴酒。唐 李商隐《寄恼韩同年》诗之二:“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参见“石榴酒”。⒊曲牌名。南北曲都属中吕宫。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七、五、七、四、四、七、七、七、五(九句)。
南北曲是什么意思 南北曲读音 怎么读 南北曲,拼音是nán běi qǔ,南北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南北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