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 [chuán yán]
1. 通过多人而了解到的不一定真实的消息、新闻。
例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慎行论》
英[ gossip; ]
2. 传话。
英[ pass on a message; ]
传言 引证解释
⒈ 出言;发言。
引《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郑玄 注:“传言,犹出言也。”
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 清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一》“妥而后传言”:“传言者,相传而言也。见於君者或非一人,必待前人言讫,后人乃接续而言,不相儳越也。”
⒉ 传令;传话。
引《墨子·号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上有劳军……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詔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又一日,同牕伴伙传言来道:‘先生已到馆。’”
⒊ 流言;流传的话。
引《墨子·非命中》:“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俗传言,则言 季子 取遗金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耆旧传言,昔有沙门释 惠弥 者,好精物隐,尝篝火寻之。”
清 摶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若民之传言,近於不经,胡可深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时时听 欧俄 危苦的传言。”
⒋ 指谚语。
引刘师培 《文说》:“太古之文,有音无字。谣谚二体,起源最先,谣训‘徒歌’,谚训‘传言’。”
国语词典
传言 [chuán yán]
⒈ 发言。
引《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⒉ 传话。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又一日,同窗伴伙传言来道:『先生已到馆。』」
⒊ 辗转流传的话。
例如:「该集团的负责人决定出面澄清这项传言。」
传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人市虎释义: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2.
丑闻释义: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官场丑闻。
- 3.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4.
亶洲释义:亦作“亶州”。岛名。《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巿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亶洲 在 东海 中,秦始皇 使 徐福 将童男女入海求僊人,止住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 会稽 市易者。吴 人《外国图》云:‘亶洲 去 瑯琊 万里。’”《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将军 衞温、诸葛直 将甲士万人浮海求 夷洲 及 亶洲。亶洲 在海中,长老传言 秦始皇帝 遣方士 徐福 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 蓬莱 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坐於緇帷之林
- 5.
付身释义: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宋 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之二:“近有一项溃兵犯 瀏阳 ……遣 陈照、李建 等御之,已逼逐出境。杀获五十餘人,腰间得付身,皆 江西 帅司所给者,乃信传言之妄。”《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近来军中之弊,以渐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凿,无家累者焚毁,数年之间,免冒滥者多矣。”《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学正受中书省札付,学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
- 6.
传言释义:⒈辗转流传的话:不要轻信传言。⒉传话:传言送语。
- 7.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8.
冰奁释义:犹言梳妆镜。宋 黄机《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梦断阳臺,甚情怀,似病酒。冰奩羞对,比年时更瘦。”
- 9.
勤雨释义:⒈谓以不雨为忧。《穀梁传·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穀梁传》:“传言 僖公 以不雨为忧,故曰‘不雨者勤雨也’。”⒉多雨。唐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仇兆鳌 注引 黄鹤 云:“此言得雨勤数,与《穀梁传》注异。”
- 10.
厕所消息释义:厕所消息指在公用厕所如厕时偷听到其它如厕者闲聊的消息。贬义,有调侃的意味。形容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的传言。
- 11.
哗言释义:喧哗传言。
- 12.
哥降节释义:太平天囯 节日。 1848年10月5日(道光 二十八年九月九日),萧朝贵 首次托称天兄下凡,附身传言。后由 洪秀全 定为“天历六节”之一。清 王韬《瓮牖馀谈·洪逆琐记》:“九月九日为哥降节。”
- 13.
壁门释义:军营的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二年》:“夜半,忽传呼壁外云:‘北汉 主降。’帝令卫士环甲,将开壁门,八作使 赵璲 曰:‘受降如受敌,詎可夜半轻诺乎!’”
- 14.
导译释义:⒈亦作“导绎”。 向导兼翻译。《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发导译送 騫 还。”《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遣 騫,为发导绎,抵 康居。”《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为发导译。”胡三省 注:“导者,引路之人;译者,传言之人也。”⒉翻译。宋 惠洪《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讖国。净 焚香导译,逾刻乃曰:天竺 无此字,不通辩译。”
- 15.
属读释义:连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唐 张守节 正义:“卫宏 詔定古文《尚书》序云:‘徵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 鼂错 往读之。年九十餘,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 错。齐 人语多与 潁川 异,错 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畧以其意属读而已也。’”清 汪继培《<潜夫论>序》:“以意属读,得其端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第录其文之完具可读者,其断缺不可属读者不复入焉。”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善男善女们的捐款题名把岩石剜去了一大半,遂使全文不能属
- 16.
本爵释义:原来的爵位。《公羊传·襄公十五年》“刘夏 者何?以邑氏也”汉 何休 注:“诸侯入为天子大夫,不得氏国称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称子。”《南史·荀伯子传》:“故太保 卫 瓘 本爵 菑阳县公,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 兰陵。”《书·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唐 孔颖达 疏:“传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缚为囚,释之使从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 17.
滑言释义:传说,传言。
- 18.
火政释义:古代有关防火救灾的事。《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左传·襄公九年》“九年春,宋 灾,乐喜 为司城,以为政”唐 孔颖达 疏:“传言‘以为政’者,以为救火之政耳。”
- 19.
燃犀释义: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七:“晋 温嶠 至 牛渚磯,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燃犀”为烛照水下鳞介之怪的劐典实。
- 20.
男钱释义:南朝 梁 民间私铸钱币“布泉”的俗称。布泉径一寸,重四铢半,世人谓之“男钱”,传言妇人佩之即生男,故称。见《通典·食货九》。
传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人市虎释义: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2.
丑闻释义: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官场丑闻。
- 3.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4.
亶洲释义:亦作“亶州”。岛名。《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巿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亶洲 在 东海 中,秦始皇 使 徐福 将童男女入海求僊人,止住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 会稽 市易者。吴 人《外国图》云:‘亶洲 去 瑯琊 万里。’”《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将军 衞温、诸葛直 将甲士万人浮海求 夷洲 及 亶洲。亶洲 在海中,长老传言 秦始皇帝 遣方士 徐福 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 蓬莱 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坐於緇帷之林
- 5.
付身释义: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宋 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之二:“近有一项溃兵犯 瀏阳 ……遣 陈照、李建 等御之,已逼逐出境。杀获五十餘人,腰间得付身,皆 江西 帅司所给者,乃信传言之妄。”《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近来军中之弊,以渐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凿,无家累者焚毁,数年之间,免冒滥者多矣。”《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学正受中书省札付,学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
- 6.
传言释义:⒈辗转流传的话:不要轻信传言。⒉传话:传言送语。
- 7.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8.
冰奁释义:犹言梳妆镜。宋 黄机《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梦断阳臺,甚情怀,似病酒。冰奩羞对,比年时更瘦。”
- 9.
勤雨释义:⒈谓以不雨为忧。《穀梁传·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穀梁传》:“传言 僖公 以不雨为忧,故曰‘不雨者勤雨也’。”⒉多雨。唐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仇兆鳌 注引 黄鹤 云:“此言得雨勤数,与《穀梁传》注异。”
- 10.
厕所消息释义:厕所消息指在公用厕所如厕时偷听到其它如厕者闲聊的消息。贬义,有调侃的意味。形容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的传言。
- 11.
哗言释义:喧哗传言。
- 12.
哥降节释义:太平天囯 节日。 1848年10月5日(道光 二十八年九月九日),萧朝贵 首次托称天兄下凡,附身传言。后由 洪秀全 定为“天历六节”之一。清 王韬《瓮牖馀谈·洪逆琐记》:“九月九日为哥降节。”
- 13.
壁门释义:军营的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二年》:“夜半,忽传呼壁外云:‘北汉 主降。’帝令卫士环甲,将开壁门,八作使 赵璲 曰:‘受降如受敌,詎可夜半轻诺乎!’”
- 14.
导译释义:⒈亦作“导绎”。 向导兼翻译。《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发导译送 騫 还。”《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遣 騫,为发导绎,抵 康居。”《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为发导译。”胡三省 注:“导者,引路之人;译者,传言之人也。”⒉翻译。宋 惠洪《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讖国。净 焚香导译,逾刻乃曰:天竺 无此字,不通辩译。”
- 15.
属读释义:连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唐 张守节 正义:“卫宏 詔定古文《尚书》序云:‘徵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 鼂错 往读之。年九十餘,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 错。齐 人语多与 潁川 异,错 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畧以其意属读而已也。’”清 汪继培《<潜夫论>序》:“以意属读,得其端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第录其文之完具可读者,其断缺不可属读者不复入焉。”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善男善女们的捐款题名把岩石剜去了一大半,遂使全文不能属
- 16.
本爵释义:原来的爵位。《公羊传·襄公十五年》“刘夏 者何?以邑氏也”汉 何休 注:“诸侯入为天子大夫,不得氏国称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称子。”《南史·荀伯子传》:“故太保 卫 瓘 本爵 菑阳县公,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 兰陵。”《书·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唐 孔颖达 疏:“传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缚为囚,释之使从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 17.
滑言释义:传说,传言。
- 18.
火政释义:古代有关防火救灾的事。《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左传·襄公九年》“九年春,宋 灾,乐喜 为司城,以为政”唐 孔颖达 疏:“传言‘以为政’者,以为救火之政耳。”
- 19.
燃犀释义: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七:“晋 温嶠 至 牛渚磯,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燃犀”为烛照水下鳞介之怪的劐典实。
- 20.
男钱释义:南朝 梁 民间私铸钱币“布泉”的俗称。布泉径一寸,重四铢半,世人谓之“男钱”,传言妇人佩之即生男,故称。见《通典·食货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