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楼 [wàng lóu]
1. 观望景色用的建筑物,如屋顶小阁或凉亭。
英[ belvedere; ]
2. 供远望敌方用的楼。
英[ watchtower; lookout tower; ]
望楼 引证解释
⒈ 瞭望守御的高楼。
引唐 邵谒 《显茂楼》诗:“繁华朱翠尽东流,唯有望楼对明月。”
宋 路振 《九国志·南汉·苏章》:“从 隐 讨 卢延章 於 韶州 ……进逼其城,城上望楼中有人駡 隐,言颇秽褻。”
《明史·丁瑄传》:“初, 福建 多矿盗,命御史 柳华 捕之。 华 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国语词典
望楼 [wàng lóu]
⒈ 供瞭望的高楼。
引唐·邵谒〈显茂楼〉诗:「繁华朱翠尽东流,唯有望楼对明月。」
《明史·卷一六五·丁瑄传》:「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
望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阙释义:⒈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汉书·宣帝纪》:“﹝ 五凤 ﹞三年辛丑,鸞凤又集 长乐宫 东闕中树上。”⒉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唐 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闕。”宋 杨万里《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诗:“东闕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 青泥。”
- 2.
两观释义:⒈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晋 崔豹《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唐 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⒉特指 春秋 鲁 阙,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
- 3.
了楼释义:即望楼。《清会典事例·工部·各省营房三》:“巖子河、青苔店、黄山新集、尚市店、三道河、万家店 等六处塘房,各建官厅三间……瞭楼一座,烟墩五座。”参见“望楼”。
- 4.
假楼释义:伪装的望楼。
- 5.
城橹释义:城上望楼。
- 6.
城谯释义:城上的望楼。
- 7.
城阙释义:城门两边的望楼。引申为京城,宫殿。阙(què)。
- 8.
巢门释义:即谯门。 建有望楼的城门。
- 9.
楼橦释义:上设望楼的战车。
- 10.
楼车释义:古代战车。上设望楼,用以瞭望敌人。《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扬 ﹞登诸楼车,使呼 宋 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杜预 注:“楼车,车上望櫓。”《史记·五宗世家》:“淮南王 谋反时,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南史·宋纪上·武帝》:“帝修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 张纲,何能为也。’及至,升诸楼车以示之,城内莫不失色。”
- 11.
津楼释义: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
- 12.
烽橹释义:举烽火的望楼。
- 13.
蔽橹释义:⒈瞭望观察敌情的望楼。 ⒉大盾。古代防御性的兵器。
- 14.
衙楼释义:官衙的瞭望楼。
- 15.
谯楼释义:⒈古时城门上的瞭望楼。⒉即“更楼”
- 16.
谯橹释义:城门上的守望楼。
- 17.
谯门释义: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 18.
輣车释义:古代有望楼的战车。
- 19.
门橹释义:城门上的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