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1) 饿。【组词】: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组词】:饥荒。饥馑(灾荒)。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1. 难忍的饥饿感。
⒈ 难忍的飢饿感。
引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壮者不耐飢,飢火烧其肠。”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嵇康 对日抚鸣琴,腹中飢火正熊熊。”
难忍的飢饿感。饥,通“飢”。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予应为饥火所恼,不暇记前事耳。”
⒈ 比喻饥饿如火燃烧般难以忍耐。
引唐·白居易〈旱热〉诗二首之二:「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宋·范成大〈蛇倒退〉诗:「倘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