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正 取正的意思
zhèng

取正

简体取正
繁体
拼音qǔ zhèng
注音ㄑㄨˇ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纠偏改正。

取正的意思

取正 [qǔ zhèng]

1. 用作典范。

取正 引证解释

⒈ 用作典范。 《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 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 许之。

邕 乃自书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学门外。於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书·多方》“惟尔 殷侯 尹民” 唐 孔颖达 疏:“诸侯为民之主,民所取正。”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五:“倭、辰、余 国或横书,或左书,或结绳,或鍥木,唯 高丽 摹写颖法取正 中华。”


取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川一月释义:比喻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不被色相迷住,不拘于虚,就一定能获取正果,立地成佛。
    • 2.
      从善如刘释义: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
    • 3.
      市义释义: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 为 孟尝君 收债于 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 至 薛 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 齐 后告 孟尝君 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唐 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家僮有礼,皆使拜宾;门客多才,咸能市义。”清 钱谦益《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曹汝兰父驰周制》:“种德不见其逢年,市义乃徵于易世。”
    • 4.
      市直释义:⒈博取正直的名声。 唐 李翱《释怀赋》:“心皓白而不容兮,非市直而望利。”⒉市价。《宋史·食货志上三》:“淳熙 三年,詔 广西 运司,糴钱以岁丰歉、市直高下增减给之。”
    • 5.
      建极释义:⒈建立中正之道。语本《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孔颖达 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一说谓建立法度、准则。蔡沉 集传:“建,立也。极,犹北极之极。至极之义,标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八年》:“自 胡紘、刘德秀 去位,侂胄 亦厌前事,故 鏜 等令言者以‘建极’之説投之。侂胄 用其言,学禁渐弛。”⒉指帝王即位。唐 崔融《为朝集使于思言等请封中岳表》:“陛下宝命絪緼,元期肸蠁,包混元而建极,宅造化而开阶,剖灵符於天,合至德於地。”
    • 6.
      慢法释义:轻忽法令。《管子·中匡》:“赐小国地,而后可以诛大国之不道者;举贤良,而后可以废慢法鄙贱之民。”《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復何取正乎?”《太平广记》卷三○七引《河东记·党国清》:“李存古 尝为衙将,往年 范司徒 罪其慢法,以有军功,故宥其死,摈於 雁门郡。”
    • 7.
      求之有道释义:指谋求财物应采取正当的途径,不能不择手段。
    • 8.
      法相释义:⒈古代皇宫选择妃嫔、宫女所规定的标准相貌。《后汉书·皇后纪序》:“汉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隋书·列女传·襄城王恪妃》:“妃姿仪端丽,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为妃。”《北史·王世充传》:“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观诸女,资质端丽合法相者,取正库及应入京物以聘纳之。”⒉旧时指骨法、相貌。汉 王充《论衡·骨相》:“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汉 王充《论衡·骨相》:“故 范蠡、尉繚
    • 9.
      节中释义:犹折中,取正。
    • 10.
      赶点释义:⒈(车、船等)晚点后加快速度,争取正点到达。⒉(赶点儿)赶上时机:你真赶上点儿啦,正缺你一个呢。
    • 11.
      预借释义:⒈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 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⒉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 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
    • 12.
      鬻义释义:施恩惠以博取正义之名声。 南朝 齐 王融《回向佛道篇颂》:“市交鬻义衒虚名,三墨纷紜殊不会。”

取正(qu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取正是什么意思 取正读音 怎么读 取正,拼音是qǔ zhèng,取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