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 [hé rú]
1. 如何,怎么样。
例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英[ how about;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例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英[ wouldn’t it be better; ]
何如 引证解释
⒈ 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
《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如南来,就印 陈老莲 画集何如?”
⒉ 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
引《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
《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於公何如?’”
⒊ 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
引《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
《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不知何如人也。”
⒋ 何似,比……怎么样。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新唐书·李石传》:“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⒌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引《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⒍ 犹何故。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何如?”
国语词典
何如 [hé rú]
⒈ 如何、怎么样。
引《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文选·扬雄·解嘲》:「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近怎样
⒉ 不如。
引《北史·卷三〇·卢玄传》:「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
宋·苏轼〈谏买浙灯状〉:「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⒊ 何故、为什么。
引《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何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奈何释义:⒈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奈何不得。⒉疑问代词。用反问的方式表示如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⒊中间加代词,表示“拿他怎么办”:凭你怎么说,他就是不答应,你又奈他何!
- 2.
如何释义:疑问代词。怎么;怎么样:近况如何?。此事如何办理?。不要老说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 3.
怎么释义:⒈询问性质、状况、方式、原因等:这是怎幺回事?。这个问题该怎幺解决?。他怎幺还不回来?⒉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你愿意怎幺办就怎幺办。⒊虚指性质、状况或方式:不知道怎幺一来就滑倒了。⒋有一定程度(多用于否定式):这出戏他刚学,还不怎幺会唱(=不大会唱)。
- 4.
怎样释义:⒈询问性质、状况、方式等:那是怎样的一篇小说?。你们的话剧排得怎样了?。这两项工作怎样衔接?⒉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要经常进行回忆对比,想想从前怎样,再看看现在怎样。人家怎样说,你就怎样做。‖也说怎么样。
- 5.
若何释义:疑问代词。如何:结果若何,还不得而知。
何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鼎絶膑释义: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 有力,好戲。力士 任鄙、烏獲、孟説 皆至大官。王與 孟説 舉鼎,绝臏。”张守节 正义:“絶,斷也。臏,脛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清 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馳騁,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間,斯足下所云舉鼎絶臏者乎?”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 譚友夏 者,則千力萬氣,無所不學,而往往舉鼎絶臏。”亦作“舉鼎絶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輩對於此國債問題當何如?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莫敢辭乎?舉鼎絶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2.
一枝桂释义:《晋书·却诜传》:“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
- 3.
一貌释义:整个相貌。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他一貌堂堂七尺躯,学成文武待何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荡寇志》第一三三回:“王进 参见了,张公 见他一貌堂堂,仪表非俗,心中愈喜。”
- 4.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5.
不弃释义:不遗弃;不嫌弃。 《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弃,今日成此良缘,真恩上加恩。”清 李渔《蜃中楼·双订》:“小生有个朋友,姓 张 名 羽 ……青年未娶,若还令妹不弃,待小生作伐何如?”
- 6.
世味释义:⒈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 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宋 唐珏《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清 曹寅《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⒉指功名宦情。宋 叶适《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自列亲嫌不往。”明 唐顺之《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 7.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8.
东堂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载: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 后迁官,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 9.
东邻释义:⒈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唐 元结《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叶圣陶《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⒉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唐 李白《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西施 与东邻。”五代 阎选《浣溪沙》词:“刘 阮 信非仙洞客,嫦娥 终是月
- 10.
两截人释义:⒈言行不一之人。 ⒉前后不一之人。旧题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两截人:绍圣以前,贤君也;绍圣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 11.
为当释义:犹抑或;还是。南朝 梁武帝《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汝当游学,元期三周,何为去今九载?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为当逐乐不归?”《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復何如?为当且尔。”
- 12.
于蔿释义:《于蔿于》之省称。宋 王安石《示俞处士》诗:“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金 元好问《元鲁县琴台》诗:“当年《于蔿》歌,补袞一何深!”
- 13.
仙郎释义:⒈亦作“僊郎”。年轻的男仙人。唐 戴叔伦《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⒉借称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于爱情关系。五代 和凝《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儘放娇。”宋 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閒。”《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霽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⒊唐 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唐 綦毋潜《题沉东美员外山池》诗:“仙郎偏好道,凿沼象 瀛洲。”唐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前蜀 韦庄《漳亭驿小樱桃》诗
- 14.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15.
伫看释义:行将看到。《水浒传》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佇看 梁山 尽束装。”梁启超《中华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天如假我数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联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华 学术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 16.
伯时释义:宋 李公麟 的字。好古博学。晚年居 龙眠山,号 龙眠居士。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 顾恺之 张僧繇 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明 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诗:“为问 伯时 图作贡,何如 郑侠 绘《流民》?”
- 17.
何与释义:⒈何如;比……怎样。 ⒉犹言与谁。⒊犹言何干。
- 18.
何如释义:⒈疑问代词。怎么样:你先试验一下,何如?⒉疑问代词。怎样的:我还不清楚他是何如人。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制造。
- 19.
何当释义:⒈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⒉犹何妨;何如。唐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宋 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⒊犹安得,怎能。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缩地到京
- 20.
何若释义:表示疑问,与何如同。
何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鼎絶膑释义: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 有力,好戲。力士 任鄙、烏獲、孟説 皆至大官。王與 孟説 舉鼎,绝臏。”张守节 正义:“絶,斷也。臏,脛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清 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馳騁,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間,斯足下所云舉鼎絶臏者乎?”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 譚友夏 者,則千力萬氣,無所不學,而往往舉鼎絶臏。”亦作“舉鼎絶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輩對於此國債問題當何如?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莫敢辭乎?舉鼎絶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2.
一枝桂释义:《晋书·却诜传》:“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
- 3.
一貌释义:整个相貌。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他一貌堂堂七尺躯,学成文武待何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荡寇志》第一三三回:“王进 参见了,张公 见他一貌堂堂,仪表非俗,心中愈喜。”
- 4.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5.
不弃释义:不遗弃;不嫌弃。 《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弃,今日成此良缘,真恩上加恩。”清 李渔《蜃中楼·双订》:“小生有个朋友,姓 张 名 羽 ……青年未娶,若还令妹不弃,待小生作伐何如?”
- 6.
世味释义:⒈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 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宋 唐珏《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清 曹寅《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⒉指功名宦情。宋 叶适《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自列亲嫌不往。”明 唐顺之《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 7.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8.
东堂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载: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 后迁官,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 9.
东邻释义:⒈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唐 元结《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叶圣陶《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⒉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唐 李白《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西施 与东邻。”五代 阎选《浣溪沙》词:“刘 阮 信非仙洞客,嫦娥 终是月
- 10.
两截人释义:⒈言行不一之人。 ⒉前后不一之人。旧题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两截人:绍圣以前,贤君也;绍圣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 11.
为当释义:犹抑或;还是。南朝 梁武帝《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汝当游学,元期三周,何为去今九载?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为当逐乐不归?”《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復何如?为当且尔。”
- 12.
于蔿释义:《于蔿于》之省称。宋 王安石《示俞处士》诗:“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金 元好问《元鲁县琴台》诗:“当年《于蔿》歌,补袞一何深!”
- 13.
仙郎释义:⒈亦作“僊郎”。年轻的男仙人。唐 戴叔伦《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⒉借称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于爱情关系。五代 和凝《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儘放娇。”宋 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閒。”《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霽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⒊唐 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唐 綦毋潜《题沉东美员外山池》诗:“仙郎偏好道,凿沼象 瀛洲。”唐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前蜀 韦庄《漳亭驿小樱桃》诗
- 14.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15.
伫看释义:行将看到。《水浒传》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佇看 梁山 尽束装。”梁启超《中华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天如假我数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联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华 学术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 16.
伯时释义:宋 李公麟 的字。好古博学。晚年居 龙眠山,号 龙眠居士。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 顾恺之 张僧繇 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明 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诗:“为问 伯时 图作贡,何如 郑侠 绘《流民》?”
- 17.
何与释义:⒈何如;比……怎样。 ⒉犹言与谁。⒊犹言何干。
- 18.
何如释义:⒈疑问代词。怎么样:你先试验一下,何如?⒉疑问代词。怎样的:我还不清楚他是何如人。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制造。
- 19.
何当释义:⒈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⒉犹何妨;何如。唐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宋 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⒊犹安得,怎能。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缩地到京
- 20.
何若释义:表示疑问,与何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