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滞气 滞气的意思
zhì

滞气

简体滞气
繁体滯氣
拼音zhì qì
注音ㄓˋ ㄑ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组词】: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2) 遗落。【例句】:“此有滞穗”。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指气血不畅通,气机不顺畅的状态,也可指事物停滞不前、不畅通。

滞气的意思

滞气 [zhì qì]

1. 郁积之气。

滞气 引证解释

⒈ 郁积之气。

唐 罗隐 《薛阳陶觱篥歌》:“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
《三侠五义》第三九回:“儻若是那个甚么白糖咧,黑糖咧,他不来便罢,他若来时,我烧一壶开开的水,把他冲着喝了,也去去我的滞气。”


国语词典

滞气 [zhì qì]

⒈ 郁结于胸中之气。

唐·罗隐〈薛阳陶觱篥歌〉:「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老先生尊容滞气,应主人眷不宁。然不是生成的,恰似有外来防碍,亦可趋避。」


滞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病圆释义:万病圆治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鼓胀气坚结,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
    • 2.
      宣气释义:⒈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⒉宣泄滞气。
    • 3.
      虚坐努责释义:形容某些肠道和肛门的疾病,便意频繁,但却排不出大便的现象,多因邪滞气虚所致。
    • 4.
      青木香圆释义:一种药名,主治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
    • 5.
      黑汗释义:⒈黑色汗水。 亦谓掺杂着污秽的汗水。《新唐书·五行志一》:“大历 十三年二月,太僕寺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以纸承之,血也。”茅盾《子夜》十二:“满脸黑汗在这柏油路上喊卖各式各样‘快报’的瘪三和小孩子,也用了各式各样的声调高叫着各式各样矛盾的新闻。”尚钺《预谋》一:“他们中有的用手揩揩骄阳在头上蒸发出的黑汗。”⒉中兽医病名。马血脉壅滞之症。多由久热伤血,瘀血滞气积于心胸所致。症状为神昏头低、浑身肉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红燥、脉象洪数等。治以宁心安神、镇惊止汗为主。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滞气(zhi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滞气是什么意思 滞气读音 怎么读 滞气,拼音是zhì qì,滞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滞气造句子